ID: 22902019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2025届高三高考模拟检测(二)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8次 大小:352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2025届,高三,高考模拟
  • cover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2025年高考模拟检测(二)语文试题 2025.04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风”音乐,学界尚无统一定义,“三古三新”成为了主流解释,三古指古辞赋、古文化和古旋律,三新指新唱法、新概念及新编曲。但“中国风”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所表达的依旧是某种审美,所以,“中国风”音乐应该是代表中国人审美标准的一种音乐风格,而不仅仅是方文山所阐释的“曲风为中国小调或传统五声音阶的作品,编曲加入以二胡及琵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乐器,或歌词夹杂以拱桥和红颜为代表的古典元素,且不论比重如何,均可视为中国风歌曲”。现代的“中国风”音乐更应该成为一种类似唐诗、宋词、元曲等带有时代符号和民族符号的艺术风格。 “中国风”作为一个文化名词,不仅应用在音乐领域中,同时在服装、绘画、建筑及书法等领域中也有所普及,始终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对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乃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中国风”音乐逐渐成为中国流行音乐市场主流音乐的同时,其带来的巨大收益也吸引了一众音乐制作者,以至于不论作品是否具有上文中所谈及的“中国风”特点,都打着“中国风”的旗号进行传播,并以此牟利。 在当前的“中国风”音乐市场中,“中国风”与其说是一种风格,不如说更像一顶谁都可以戴上的帽子。从音乐研究的视角来看,无论这首歌曲的内核风格是什么,只要点缀以“中国风”元素,就宣称自己是“中国风”音乐。究其根本,无论是从歌曲结构还是作曲方法论,这些音乐都与真正的“中国风”背道而驰。同时,“中国风”作为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应为追逐快消时代的短期利益而表层化、符号化。“中国风”音乐作为一种与西方世界音乐不同的风格和审美,和蓝调、乡村、爵士等音乐一样需要有本民族创作的内在逻辑。“中国风”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也应像每个时代不同的建筑风格、妆发衣着、生活方式、精神开放程度一样与时俱进,累积一代一代的文化符号,发展出代表自己时代特征的音乐。当后人再提及“中国风”音乐,脑海中想到的是具有独特音色的民族管弦乐器和传承上百年的独特唱腔所承载的民族精神,而不是逻辑不通却强行押韵的文字、无病呻吟的内容、翻来覆去的五声调式。 如何应用来自全球的各种元素,如何通过解构和重组去打造自己的风格才是当下创作者应当掌握的技能。创作者不必一味遵循现有的民族调式,可以与其他国家的调式相结合进行创新。民族乐器同样不再是局限,“中国风”音乐的创作者们既可以采用大量的传统民乐去追寻复古风格,也可以将西洋乐器、电子合成音与传统民乐相结合进行创新,创作出既有现代美也具备古典美、既富有时代气息也不失民族特色的“中国风”音乐。从歌词内容上来看,不论是古诗词赋的改编,亦或是现代文学创作甚至口语化的表达,歌词的形式并不是“中国风”的关键。“中国风”歌词的创作,本质仍是“中国风”文学的创作。“中国风”音乐的创作逻辑并不是要求歌词富含多少深意,内藏多少典故。大到民族史诗,小到日常情绪,通过音乐讲述发生在每个中国人身上的故事,才是“中国风”歌词的创作逻辑。 ( 摘编自郭浩天《伪“中国风”音乐泛滥现象研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