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康市高新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 1.考古学家发现,距今9000年前后的长江中游彭头山文化、长江下游上山文化的先民开始垒 台修屋、挖沟设防。随着相关经验的积累,距今6100年前后的大溪文化先民在湖南澧县 城头山遗址堆筑了中国最早的城墙。这体现了() A.早期先民的创新智慧 B.稻作农业的持续繁荣 C.原始文化的交流融合 D.文明社会的曙光初现 2.汉代《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列出东海郡下辖长吏之籍贯者共124人,县令、县长、县丞、 县尉、侯国相、侯国丞、侯国尉、县狱丞共113任,全部非本郡人;而担任州郡县属吏者, 则皆在本籍任职。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冗官现象逐渐严重 B.官僚政治相对成熟 C.宗法观念趋向淡化 D.监察体系日益完善 3.据敦煌出土文献记载,唐代天宝六载,政府授予当地某农户的四十亩土地被分为四块,其 最远间距达十三里。同期吐鲁番文献记载的当地五十四户农户中,更是有二十户的授田地 块间距在三十里以上。这些文献可用于佐证当时() A.民族交融影响生产方式 B,均田制的危机逐渐显现 C.西北地区农耕水平落后 D.工具进步助推土地垦拓 4.有人论元朝时说:“元主质而无文,讳多不忌,故君臣同名者众。后虽有讳法之禁,不过临 文缺其点画…暗合于礼,足见嘉也。”这体现了元朝, 历史试题 第1页(共6页) 鑫国和全王 A.君主专制的弱化 B.文化环境的宽松 C.文学艺术的繁荣 D.民族交融的加强 5,明代安徽桐城许多女性诗人为自己的斋室取有名号,如吴坤元的“松声阁”、张姒谊的“松 筠轩”、方孟式的“寒松斋”等,名号多与“松”有关。时人钱澄之对此现象解释道:“松 之声,盖天地之正声也,非节妇之吟,不足以名之。”上述材料反映出() A.文化教育进步推动女性觉醒 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文化创作 C.心学传播促进社会道德提升 D.儒家伦理影响人们价值观念 6.1897年2月,维新派创办《知新报》。广西洋务总局通饬中称该报:“论说明正,深通时变, 尤能激励愤耻,博深切明”。广州巡抚、江西布政使、贵州学政、杭州知府等均通饬治下 官吏、士绅、学生订阅该报。这反映出() A.报刊成为开展变法主要手段 B.国家危亡助推新思想传播 C.维新变法得到朝野广泛支持 D.洋务派与维新派己经合流 7.历史学家吴玉章提出:“人民在经过了这样一次天翻地覆的变化之后,精神上和思想上获得 了相当大的解放,敢于提出辛亥革命以前不敢提出的问题,并且比较容易接受新的革命理 论。所以我们说,辛亥革命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开辟了前进道路。”据此推断,辛亥革命 () A.事实上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B,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社会统治思想 C.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D.客观上助推马克思主义在华传播 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允许农村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发展,“还是要保护自由交 易和私有财产制度”,并扩大与非苏区群众之间的经济往来,而外商只要遵守苏维埃一切 法令,即可重新另订租借条约,继续生产。这些政策的制定旨在() A.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 B.进一步壮大革命统一战线 C.打破国民党经济封锁 D.开创苏区对外贸易新局面 9.20世纪70年代,20岁的刘中平从辽宁瓦房店来到贺兰山脚下,参与西北轴承厂筹建工作。 那时候,和刘中平相似的工人、干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