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模拟试卷 历 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下图是距今约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址和岳石文化遗址出土的植物遗存浮选的分析图。据此可知,这些文化遗址的人们( ) A.等级分化现象明显 B.多元一体的文化分布 C.生存能力有所提高 D.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2.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研学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示意图,其中“▲”处应填入( ) ▲→政治变革变法图强→招揽人才百家争鸣→华夏认同相互交融 A.早期文明初现 B.铁犁牛耕的推广 C.封建民族国家确立 D.原始农耕发展 3.自汉代起,“祖功宗德”成为历代帝王庙号制定的基本原则,但“曹魏有三祖,朱棣为成祖,福临(清顺治帝)为世祖,玄烨(康熙帝)为圣祖”的现象也曾频频出现。这反映了制定庙号的本质在于( ) A.加强民族认同 B.教化民众思想 C.显示皇权威严 D.发展小农经济 4.南朝时期各地农业经济普遍发展,荆州“田土肥美”,地跨“南楚之富”。侨雍州(襄阳地区)“田土肥良,桑梓野泽,处处而有”。益州一直号称“天府”,南朝时仍是“土境丰富”。交州一年二熟,“恒为丰国”。促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 ) A.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传入 B.重文轻武的统治政策 C.手工业工场的发展壮大 D.中外经济贸易发展 5.下图为《唐朝元和年间藩镇割据形势图(820年)》,这反映了( ) A.杨国忠把持朝政导致国家分裂 B.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 C.唐朝后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D.安史之乱后中央权力衰微 6.陈寅恪曾提出“诗史互证”观点,认为诗往往比历史更真实,中国诗虽短,却包括时间、人事、地理三点。下列诗句中描写北宋时期历史的是( ) A.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B.送君系马青门口,胡姬垆头劝君酒 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D.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7.乾隆时期,清朝“借地养民”招内地汉民垦种西北番地,为处理番汉矛盾朝廷在番地设立“厅”级机构专门来管理汉人事务,处理番汉纠纷。后汉民日益增多,机构行使的权力也随之扩大。最终使得少数民族贵族失去了在该地区的统治地位。清政府的措施( ) A.巩固了东南地区的海防 B.加强了对民众的人身控制 C.协调了各地的民族矛盾 D.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 8.咸丰九年,设抚夷局于嘉兴寺。局设未久,即改总理衙门。而当其时,君臣朝野之间,往往视之为不祥之物,士大夫顾清议者,多耻预其选。这说明( ) A.“师夷长技”思想逐渐被淘汰 B.晚清外交转型的艰难性 C.自然经济的保守性与封闭性 D.列强与清政府相互勾结 9.在这场运动期间,他们大力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从而把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破了一个缺口。据此推断,“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是( ) A.李鸿章 B.孙中山 C.严复 D.李大钊 10.鸦片战争后,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内容。到日本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时,仍有此项内容,而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却没有此项内容了。这反映出( ) A.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B.列强放弃侵略中国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11.1916年《新闻报》刊发了一则漫画《愿人人以此自绳》(如图)。漫画中,一群人被一大根绳索约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