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 “全球化自海洋始,海洋世纪自郑和下西洋始” ———万明《郑和下西洋的若干问题》 一、郑和下西洋 郑和,原姓马,宦官。跟随燕王朱棣,屡建战功,被赐姓郑。因他小名“三宝”,所以人称“三宝太监”。 西洋 西洋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 文莱 一、郑和下西洋 1.目的 材料一: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西洋诸国,对明朝出品之陶瓷、丝绸等,都极喜爱……在返程中,郑和官船亦购买或交换一些中国所缺之香料,染料,宝石,象皮,珍奇异兽等等。 ①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政治目的) ②推动中外贸易发展。(经济目的 ) ③寻找建文帝。 起止时间 次数 到达范围 活动方式 1405年-1433年 7次 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一、郑和下西洋 2.概况 【教材研读】阅读课本,完成下列表格填写。 起止时间 次数 到达范围 活动方式 1405年-1433年 7次 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一、郑和下西洋 2.概况 【教材研读】阅读课本,完成下列表格填写。 赠送礼品,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商品交易。 【合作探究】郑和的远航有哪些特点? 时间长 次数多 规模大 范围广 和平友好 【材料研读】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 ———天妃灵应之记碑文 一、郑和下西洋 3.远航条件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说支持郑和船队“涉彼狂澜,若履通衢”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郑和碑拓片 (1)经济基础: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根因) (2)技术保障: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高超; (3)政府支持:统治者(明成祖)支持; (4)郑和本人的知识储备和领导才能,吃苦耐劳、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精神;全体船员团结协作。 一、郑和下西洋 船队回国时, 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 材料 在郑和七下西洋的同时,许多国家都慕名来访。据不完全统计,永乐一朝,仅南洋地区就有90余个使团访问了中国。从永乐到宣德30多年的时间里,外国使团来华者更多达400余批,每次前来访问的使团,最少的也有六七十人,多的达五六百人。 ———摘编自周天《郑和下西洋》 《榜葛剌进麒麟图》(局部) 一、郑和下西洋 评价郑和:伟大的航海家,中外友好交往的使者。 4.远航荣耀 明朝《郑和航海图》(局部) 【合作探究】郑和下西洋有何影响?我们应如何评价郑和? (1)交通: (2)对外交流: (3)人类航海事业: 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 作出了伟大贡献 (张骞、鉴真、玄奘、马可·波罗) 一、郑和下西洋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后,费钱银十数万,军民死者万计,纵得奇宝而归,与国家何益。和之后,再无下西洋了。 ———《明史·郑和传》 郑和下西洋花销巨大,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对明朝国力有所消耗。 材料二: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 ———《明史·郑和传》 【合作探究】阅读材料,你认为郑和下西洋有哪些消极影响? 一、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图 【博古通今】郑和下西洋和当今中国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何相似之处?郑和下西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相似之处:都有强大的国力支撑,都发展平等互利的经贸关系,都加强了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 启示:我们应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和平来往,构建和谐世界。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