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02601

8 《茶馆》补充资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20次 大小:2113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茶馆,补充,资料,统编,高中,语文
  • cover
名著导读 |《茶馆》内容概述+思维导图 01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满族家庭,自幼家境苦寒,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和语言大师。著有《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等,被誉为现代中国的“市民作家”。 02作品简介 《茶馆》写于1957年,为三幕剧,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它叙述了三个时代的茶馆生活,通过一个茶馆和往来茶馆的人物来反映半个世纪旧中国社会的演变,展现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三个时期的生活场景,概括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几种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历史命运。《茶馆》的艺术结构、人物构造、语言运用等,都表现了老舍特有的创造性和高超的艺术造诣,是公认的老舍的最杰出代表作。 03内容简介 第一幕 戊戌变法失败的那年秋天,老北京裕泰茶馆里生意兴隆,掌柜王利发子承父业,迎送着熙来攘往的各色茶客。店堂里各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 贩人口的刘麻子要把贫寒人家的姑娘康顺子说给庞太监做老婆。裕泰茶馆的东家秦仲义想要收回房子,开工厂实业救国,可是现下茶馆的生意红火,他也就暂时打消了念头。 常四爷刚说出“大清国要完”的话,躲在一旁的在衙门办案的宋恩子、吴祥子就把他和松二爷抓走了。 第二幕 民国年间,战乱不断,北京城内的大茶馆相继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王利发使了不少改良的法子,前面卖茶,后面改成了公寓,茶座一律是小桌与藤椅,外国香烟广告取代了墙上的“醉八仙”大画,只存下了“莫谈国事”的纸条,而且字更大了。 王掌柜正忙着布置,预备第二天开张。催粮的巡警和路过的大兵先后来揩油。兵荒马乱的,唐铁嘴的光景比从前好,他不抽鸦片改抽了白面儿。外面打仗的风声日近,王掌柜担惊受怕,也无心顾及他人。 常四爷和松二爷听说开张,送东西到店里道喜。常四爷被抓去坐了一年多的牢,后来扶清灭洋,当了义和团跟洋人打了几仗;现在自食其力,靠卖菜过活,还是又倔又硬。松二爷不比以前,失去旗籍的凭靠,衣食没有着落,就只剩下黄鸟做伴了。 宋恩子、吴祥子又到裕泰来抓捕学生,乘机勒索些钱财。王掌柜好不容易打发二位走。回身见刘麻子坐在茶馆里重操旧业,他还那么缺德,这次他打算给两个逃兵找一个媳妇。宋、吴回转来,逼迫两个逃兵交出大洋,还诬告刘麻子是逃兵。康顺子因为庞太监死了被赶了出来,带着相依为命的义子康大力,走投无路,回到裕泰。王掌柜本不想多添两张嘴,但内当家王淑芬不忍撵他们走,就留下了帮工了。 第三幕 讲的是抗战胜利了,可裕泰茶馆却败落不堪,店堂里暗淡无光,“莫谈国事”的纸条边上还贴着“茶钱先付”的新纸条。 王掌柜的儿子王大栓垂头丧气地独自收拾屋子,家里人谈论着前一天晚上从西山潜回来鼓动罢课罢教的康大力的事。康顺子怕连累王掌柜一家要走掉。好改良的王掌柜想找女招待来招徕生意,却没想到老刘麻子的儿子小刘麻子说宪兵司令部沈处长要霸占他的茶馆。 王掌柜遣走了家人,独自在耗费了大半生心血的茶馆中徘徊。突然常四爷与秦二爷来了。久别重逢,三个人叙述着各自的遭遇。秦二爷“实业救国”的理想破灭了,常四爷年老体衰,王掌柜想到自己变尽方法,不过是为了活下去,可是竟也不能了。三个孤寂的老人含着热泪,借撒纸钱来祭奠自己。不久,王掌柜就上吊了。 04人物形象 王利发:精明干练,见机应变,胆小怕事,是一个自私的商人。 唐铁嘴:抽大烟,油腔滑调的流氓。 松二爷:游手好闲,没能力谋生的族人。 常四爷:正直,倔强,敢作敢为,乐于助人的族人。 二德子:一打手,凶悍,野蛮。 马王爷:被称之为吃洋饭的洋奴。 刘麻子:说媒拉纤,拐卖人口的地痞。 康六:下层劳动人民,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