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索1:中国的民族关系 朝代 措施 秦朝 ①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 ②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西汉 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密切了汉朝和西域的联系;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东汉 光武帝时,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东汉时,派班超经营西域 魏晋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各族不断内迁,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 元朝 新疆: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 西藏:在西藏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清朝 (西南)西藏:顺治帝册封“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1751年设置噶厦;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西北)新疆: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1771年,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回归祖国 民族关系的特点:有战有和,和为主流 线索2:中国的对外交往 (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时期 具体事例 西汉 开辟陆上 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加强,形成了“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广大地区)→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开辟海上 丝绸之路 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唐朝 遣唐使 唐朝时,日本派遣使节来中国,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回国之后,进行了大化改新 鉴真东渡 唐朝时,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玄奘西行 唐太宗时,高僧玄奘前往天竺(古印度)求取佛经,由玄奘口述,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宋朝 对外 贸易发达 海外贸易超过前代,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元朝 马可· 波罗来华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忽必烈时代来华,依据他口述而形成的《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中国的富庶和先进,是新航路开辟的因素之一 明朝 郑和 下西洋 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戚继光抗倭 明朝中期,民族英雄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倭寇 清朝 郑成功 收复台湾 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闭关锁国 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阻碍了中外的经济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二)中国近代的屈辱外交 开始时间 事件 史实 1840年 鸦片战争 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56年 第二次 鸦片战争 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俄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94年 甲午中 日战争 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900年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1901年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