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专题二 中国传统文化 专题知识框架 线索1:中国古代思想成就 专题线索梳理 春秋 时期 老子 地位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主张 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主张“无为而治” 作品 其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 春秋 时期 孔子 地位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教育家、大思想家 主张 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国(为政以德) 教育 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作品 他的弟子将其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 战国 时期 儒家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 “礼治”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选贤任能;提倡节俭 道家 庄子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法家 韩非 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西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确立儒家学说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线索2: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著名 工程 都江堰 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灵渠 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兵开凿灵渠,全长30余千米,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至今仍具有运输和灌溉功能 秦长城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以防匈奴南侵 线索3: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类型 成就概况 宋词 苏轼 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达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李清照 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 辛弃疾 词风豪放,具有报国情怀,词境雄奇阔大,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类型 成就概况 元曲 《窦娥》 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关汉卿的悲剧剧本,作者用浪漫的艺术手法,愤怒地鞭挞了黑暗势力 史学 《资治通鉴》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撰写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00多年的历史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5分) 1.(2024·菏泽中考)2024年掀起龙年寻“龙”热潮。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再次走进大众视野,被誉为“华夏第一龙”,彰显了二里头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此文物可以用来研究( ) A.夏朝文明 B.商朝文明 C.西周文明 D.东周文明 √ 专题突破素养卷(二) 中国传统文化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 [根据题干“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再次走进大众视野,被誉为‘华夏第一龙’,彰显了二里头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和所学知识可知,夏朝的中心区域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二里头遗址,因此这可用来研究夏朝文明,A项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2024·广元中考)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以德治国”,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 A.解决社会问题 B.推崇西周制度 C.顺应自然法则 D.树立君主权威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即老子、墨子、韩非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解决社会问题,A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