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分层训练(十四) 1.B [根据材料“全国抽调16万多名优秀干部充实到工业部门”“理工科大学生全部提前一年毕业奔赴建设岗位”可知,国家集中人才服务于工业建设,1953—1957年“一五”计划实施,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B项正确;西藏于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排除A项;“双百”方针是毛泽东提出的在文化艺术领域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与工业建设无关,排除C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外交领域的成就,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2.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成就,C项符合题意。] 3.C [根据“我国某时期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53—1957年“一五”计划时期,在这期间工业交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C项正确;晚清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排除A项;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排除B项;“我国完成了国家统一”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4.D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D项正确;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排除A项;《中华民国约法》是指民国三年五月一日由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公布的一个取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临时宪法”。此约法在民国五年袁世凯创立“中华帝国”时被废弃,后一直未恢复,排除B项;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排除C项。] 5.D [根据题干信息“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项正确;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A项;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排除B项;“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排除C项。] 6.A [根据题干“70年前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可知,70年前,即1954年,这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A项正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排除B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 7.D [根据题干“1956年”“在我国的条件下,用和平的方法……不但可以改变个体的所有制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而且可以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可知,这一讲话聚焦的是三大改造,D项正确;新中国成立不涉及所有制的问题,排除A项;土地改革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