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学常识及课文理解 第一单元 1.《草原》节选自《内蒙风光》。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他被称为“_____”。主要作品有小说《_____》《四世同堂》,话剧《_____》《龙须沟》等。课文是一篇散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围绕一个“美”字,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通过描写迎接远客、主客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表现了蒙古同胞的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的深情厚谊。 2.《丁香结》选自《宗璞散文选集》。作者宗璞,代表作品有《_____》《弦上的梦》。课文是一篇散文,对今年盛开的丁香花进行了细腻的描写,进而写到近三十年来陪伴自己的丁香,并展开了对丁香结的思考和感悟,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透彻了解和对人生的洒脱。 3.《花之歌》选自《纪伯伦散文》。作者纪伯伦是_____(国籍)诗人,他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主要作品有诗集《_____》《先知》《沙与沫》等。课文借物抒情,描写了花的成长与凋谢,以花的口吻讲述花儿孕育于冬、开放于春、成长于夏、凋谢于秋,赞美了花儿积极乐观的态度,从不顾影自怜,从不孤芳自赏,借花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活的追求,告诉我们要积极乐观地生活。 4.《宿建德江》选自《孟浩然诗集校注》。作者孟浩然,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_____(朝代)诗人。 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选自《苏轼诗集》。这个题目下有五首诗,这是第一首。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_____(朝代)文学家。 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西江月,词牌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_____(朝代)词人。 第二单元 1.《七律·长征》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词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_____精神,展现了伟人毛泽东博大的胸襟。总领全篇的诗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狼牙山五壮士》选自《中国新文艺大系(1937—1949)报告文学集》,原题为《棋盘陀上五壮士》。有删改。沈重(1915—1986),浙江吴兴人,记者。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顺序是:①接受任务;②_____;③引上绝路;④顶峰歼敌;⑤_____。表现了五壮士宁死不屈、英勇抗敌、忠于祖国的精神和英雄气概。 3.《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主要向我们介绍了群众入场、_____、_____、群众游行四个盛大场面,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4.《灯光》选自《儿童文学》。作者_____(1929—1991),山东诸城人,作家。课文是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由看到的千万盏灯和听到的“多好啊”回忆起一段关于“灯光”的往事,歌颂了革命先辈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5.《我的战友邱少云》选自《志愿军一日》。作者李元兴(1930—1967),四川营山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本文作者以目击者的身份回忆了抗美援朝英雄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任烈火烧身仍纹丝不动,最后壮烈牺牲,赞扬了邱少云的_____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 第三单元 1.《竹节人》选自《夏天的花》。课文围绕“竹节人”主要写了“我们”用毛笔做竹节人、_____、老师没收竹节人、_____这几件事,表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有趣,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2.《宇宙生命之谜》选自《奇异生物》。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_____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