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下19牧场之国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牧场之国》是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足下万里,移步换景,寰宇纷呈万花筒。本单元体现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 卡雷尔 恰佩克笔下的《牧场之国》,有着浓郁的田园诗情。一条条的运河、碧绿辽阔的草原、悠然自得的奶牛、骏马和绵羊……一切都显得安闲、自由、静谧。作者的笔触充满美感,文章起笔寥寥数字,就勾勒出荷兰特色:“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文章在优美的表达之中呈现出严谨的顺序之美、层次之美。首段总写,第二段写牧场上最重要的“主人”———牛,接着写马,第四段写羊、猪、小鸡等,主次分明。第五段写牧场中人们的活动,有鲜明的时间顺序。再换一个角度看,全文又表现出白天与暮色苍茫的时间顺序。 本文的写作,运用了一种特别手法,即,主题句穿插。文中一共四次、反复穿插了“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句,其重要作用,首先是形成文章清晰明朗的结构;其次是在反复吟咏中强化抒情力度;最后是前后照应,形成线索,使全文浑然一体。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而本课写静的手法更是高妙。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会认“毡、犊、眺”等10个生字,会写“仪、眺、骏”等14个字,正确读写“仪态、端庄、远眺”等16个词语。 语言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 思维能力:边读边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 审美创造:了解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理解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重难点 感悟宁静、悠闲的荷兰牧场风光,体会荷兰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教学过程 一、初知荷兰 1.孩子们,足下万里,移步换景,寰宇纷呈万花筒。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18.牧场之国(生一起读题目)。你们知道这个牧场之国指的是哪个国家吗? 2.你对荷兰有什么了解。 3.(伴随着音乐出示多张花之国、水之国图片,简要介绍。)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游览了荷兰后写了这篇文章 4.打开书,先听老师朗读,注意听字音和长句子,思考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5.听了老师的朗读,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印象?(是呀,荷兰就是充满生机同时又是一个宁静的王国)板书:动 静 二、初读感悟 1.想要读好课文,先要会读词语,开火车来读一读词语。 2.词语有温度,词语有情感,通过这些词我们能感受到牧场之国是那般田园诗情,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些词。 3.现在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么介绍牧场之国的? (中心句;时间顺序:白天、傍晚、夜晚;牧场和动物) 齐读第一段,相机板书:白天 牛 马 羊猪鸡、傍晚、夜晚 三、品读课文 作者用非常美丽的语言,把牧场之国特有的景色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边读边想象,并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2.你从哪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回答时先朗读句子,再交流感受。 (1)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这是写景的句子,课文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荷兰牧场和运河交错的独特地形。请你再来读一读。 (2)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 勤劳的牧人格外关爱着牛群,所以它们才会如此悠闲尊贵。静态美中我们能感受到人的活动。 (3)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拟人的手法,赋予了牛人的情感。) 你说的真棒,请你当当小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4)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在你的印象中牛犊是什么样子的, 你会把它比作什么呢 (小孩)有什么特点 (淘气可爱) 请你完整说一次。不同的国家, 不同的景象,不同的年龄, 不同的文化使我们有不同的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