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07451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8次 大小:24563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内蒙古自治区,期中,答案,版含,pdf,试题
  • cover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期中语文测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青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钟玉同学在学了1-3单元以后,写了下面一段文字, 请完成下面小题。 青春是一段狂舞,在旋转、跳跃中闪射出道道星光,飞扬起四射的活力: 在火烈的热情中舞动,飞溅起的每一道火花都是青春的。有时过度 有时伤神晦暗,但心中的草长莺飞指引着我们向更广阔的天空飞翔,寻找属于 自己的那片没有雾霭(áⅰ)和的蓝天。 在黄土地上,一群吃靡子长大的陕北后生,他们 容不得束缚,容 不得羁絆,容不得闭塞。通迪翩然的青春舞姿,使人沉浸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 使人叹为观止。当鼓声jiáránérzhT的时候,后生们蓦然停止了舞动, 世界xiāoshēngnìjì… 1.给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词语(3分) (1)雾霭( )(2)jia ran er zhi (3)xiao sheng ni ji 2.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印记高亢喧嚷目空一切B.记号亢奋喧闹且光如炬 C.印记亢奋喧嚷目光如炬D.记号高亢喧闹 目空一切 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建议。(2分) 2025年3月2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民俗·记忆-档案见证最美昔阳红”主题展 览在山西某县档案馆拉开帷幕。请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社会民俗包括人际交往、礼仪文化、岁时节日民俗等,涉及生活的方方面 面,从中可以瞥见许多人情世故。《社戏》中,每逢社戏,远近村民都会成群 结队摇着乌蓬船前往观戏。“社”一字由“示“土”构成,“示”表示祭祀,“土”表可 土地。社戏实际上是祭祀社神风俗在社中进行的一种戏艺活动,有着酬神祁福 文化娱乐等意义。此外,文中提到的“春赛”属于民间娱乐,未当家的女儿在夏 季归省属于社会习俗。《灯笼》中也描写了在春节和元宵节里张灯结彩、跑马 灯、猜灯谜等节日民俗,还涉及婚嫁礼仪,如族里的姐妹远嫁时就会满街灯火 彻夜鼓吹,场面热闹宏大,使人叹为观止。可惜随着现代化进程,许多民俗已 Q夸克扫描王 极速扫描,就是高效 屏息敛声,我们也只能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来了解了。 4.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人情世故 B.成群结队C.叹为观止 D.屏息敛声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诗经》中就有“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记载。 ②琴由于和文人雅士的艺术审美活动联系在了一起, ③古琴,亦称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④因此,操琴弄曲,或聆听琴曲以心解心,就成了衡量一个人修养的标 准之一,成了抒发心志的寄托。 ⑤上古时期,古琴便被儒雅君子列为“琴、棋、书、画”四大雅好之首。 A.③①②④⑤ B.⑤①③②④ C.③①⑤②④ D.⑤④③②① 6.在“仿仿乐”活动中,创作小组邀请大家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对节气的印象或 感受。请你按照示例,仿写句子。(2分) 示例:一个个节气,就像一粒粒珍珠,闪耀在一年四季。 7填空。(8分)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的句子是: (2)由现代成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我们能想到《诗经·郑风子衿》中的 ”。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交代了时间,同时描写水天合一的宏伟景象的一 联诗是“ (④)送别是古诗中的常见题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两句,道出了即使天各一 方也难阻隔的深厚友情。 二、阅读(39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8-10题。(9分) Q夸克扫描王 极速扫描,就是高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