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元勋(xūn) 奠基(diàn) 谣言(yáo) 鲜为人知(xiān) B.殷红(yīn) 署名(shǔ) 选聘(pìn) 鞠躬尽瘁(cuì) C.开拓(tuò) 不懈(jiě) 昼夜(zhòu) 彷徨(páng huáng) D.挚友(zhì) 难堪(kān) 燕然(yān) 风悲日曛(xū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仰慕 悲惨 家喻户晓 接然不同 B.震荡 颤抖 马革裹尸 妇儒皆知 C.签字 筹画 引人注目 层出不穷 D.背诵 熟识 任人宰割 蓬断草枯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七年级开展了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同学们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迹感动了老师。 B.罗阳为中国的舰载机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C.我们学校程序设计大赛的卫冕冠军小李,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D.老支书黄大发几十年如一日,带领村民奋斗了整整36年,终于开凿了一条“生命渠”,是当之无愧的现代愚公。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企业能否长远发展,关键是要把好产品质量关。 B. 美国之所以能轻易给中国新兴技术的发展使绊子,是因为他手握大量核心技术的原因。 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D.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5.下列文段画线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是( ) 我看着父亲两鬓霜花尽染,走路也不再像从前那般虎虎生风,①不知道那个曾经专横霸道的人去哪儿了?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越来越虚弱、越来越无力的老者,看得我心中生出痛楚。③“爸爸,您的箫呢?”我说:“真想听您再吹吹!”父亲笑,把箫放在嘴边比画着,④一首“月光下的凤尾竹”仍能吹响,曲调却没有当初那么流畅了。 A.① B.② C.③ D.④ 6.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哲学,一门深奥晦涩的学问;儿童,一个直接简单的群体。这两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 。 。 。 。 。也因此,不少思想家认为:儿童天生就是哲学家。 ①不少大人都对哲学退避三舍,小孩子就更没办法学。 ②而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爱提问的儿童无时无刻不表现出一种“爱智慧”的天性。 ③因此,不少人初听到“儿童哲学”这个名词时,都觉得不可思议。 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和大多数对世界司空见惯、冷漠麻木的成人相比,儿童离哲学要近得多。 ⑤实际上,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就是对智慧的热爱与追求。 A. ③①⑤②④ B. ⑤②③①④ C. ⑤④②①③ D. ③①②⑤④ 7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年来的民族情结、半个世纪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 B.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表现了邓稼先忠厚质朴的品质。 C.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完全是按照邓稼先的生平顺序来行文的。 D.文章高度赞扬了邓稼先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8.学完本课,为了表达对邓稼先的敬佩和热爱之情,班级决定开展以“走近邓稼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 【巧联妙对】阅读课文,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千载圆梦“神五”英雄杨利伟 下联:_____ (2)【写颁奖词】仿照下面的颁奖词,结合课文内容,给邓稼先写一则颁奖词。 黄大年:作别康河的水草,归来做祖国的栋梁。天妒英才,你就在这七年中争分夺秒。透支自己,也要让人生发光,地质宫五楼的灯源自前辈的薪传,永不熄灭。 (3) 【栏目设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