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积累和运用(计24分) 1.(4分)【文化溯源】下面是活动开场致辞的部分内容,请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古老的甲骨文到飘逸的书法艺术,从精美的陶瓷到洵丽的丝绸,无不彰显着华夏儿女的智慧与创造力。汉字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韵,一撇一捺皆为故事;传统工艺凝聚着先辈的匠心独运,一器一物尽显风华。在现代科技浪潮的冲击下,传统文化依然熠熠生辉,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根基。 (1)(2分)请确认开场致辞中加点字的读音。 ①承载 (A.zǎi B.zài) ②凝聚 (A.níng B.nín) (2)(2分)校对开场致辞时发现其中有错别字,请改正。 ①洵丽 ②底韵 2.(8分)【诗文雅韵】 在诗文朗诵环节,主持人给出了一些诗词情境,请你将对应的诗句补充完整。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志士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抒发内心炽热的情感与坚定的信念。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1) ”书写了他悲悯苍生、舍己为人的仁者胸襟;辛弃疾在《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2) , ”彰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3) , ”诠释了他先忧后乐、爱国爱民的崇高品质;龚自珍在《己亥杂诗 其五》中,以“(4) , ”表露出他虽离开朝堂却仍心系家国的赤子情怀;茅盾在《白杨礼赞》中,以“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5) ”赞美了白杨树和北方农民的顽强不屈。 3.(9分)【科技之光】下面是介绍我国科技创新成果的一段文字,请修改完善。 ①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不断,从 ,到 ,再到 ,各领域均取得丰硕成果。②从“天问”探火到“嫦娥”揽月,从“北斗”组网到5G商用,基础研究领域不断打破认知边界,为科技大厦筑牢根基。③芯片制造、人工智能算法等关键技术实现自主可控,不再受制于人。④新能源汽车产业异军突起,引领全球绿色出行变革,光伏技术广泛应用,重塑世界能源格局。⑤科技创新正以磅礴之势,驱动着我国经济的高质量。 (1)(3分)请根据语段内容,将下面短语依次填入第①句的三个横线上。(只填序号) A.关键技术攻坚 B.产业应用引领 C.基础研究突破 (2)(3分)第④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3)(3分)第⑤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4.(3分)【名著探秘】 名著中的科技元素宛如璀璨星辰,点缀在文学的浩瀚苍穹里。请结合《海底两万里》和《西游记》两部名著,回答以下问题。 (1)(1分)《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驾驶的“诺第留斯号”潜艇,运用了当时尚未普及的先进科技,利用 发电,是科幻文学对未来科技的大胆设想。 (2)(2分)《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诸多本领蕴含着古人对科技的想象。请举一例简要说明。 二、阅读(计46分) 5.(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人形机器人又称“类人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它们通常拥有头部、躯干、双臂、双腿等类似人类外形的特征,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和感知能力。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是目前人形机器人的三大应用场景。人形机器人将来会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每一个家庭的必需品。 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应用最大的意义,在于企业不需要为机械化改造产线。工厂场景中仍有大量环节依赖人工,无法用工业机器人解决。人形机器人可1:1适配现有生产线,不需要改造即可上岗。 近似于人的机体和动能设计,意味着人形机器人更容易成为人类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下,人形机器人将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像人一样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沟通交流、情感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