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下15《青春之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青春之光》是七年级下册语文新增第15课,是一篇报告文学,这篇课文从5年前黄文秀遭遇暴雨山洪的牺牲现场追忆,回顾了“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主动请缨扎根大山,用美好青春诠释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感人故事。按照单元导言的要求,本单元学习略读,要快速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体悟并践行其中蕴含的中华美德,同时要在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学期基础和本文的文本特质,拟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第一课时以“觅青春足迹 沐奉献光芒”为主题,按照“知青春之事”“感青春之魂”“传青春之志”的流程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了解黄文秀的主要事迹,感受人物精神,并思考其精神品质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语言运用;运用跳读、寻读等方法快速把握小标题结构,通过批注法品析关键语句。 思维能力:梳理典型事件逻辑链,建构人物精神图谱,发展分析与综合能力。 审美创造:鉴赏多维度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体会文学语言的审美意蕴。 文化自信:理解黄文秀精神与传统美德的传承关系,树立新时代青年价值观。 教学重点 1.研读语段,品析典型写法及表达效果,充分感受人物品质。 2.勾连生活,结合日常生活和个人理想,传承人物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聚焦细节,分析意象隐喻和深层含义,深入思考文章主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感动中国黄文秀颁奖词,齐读,畅谈感受。 颁奖词——— 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报告文学《青春之光》,看看黄文秀到底做了什么,能够得到如此高的赞誉。 二、速读,知青春之事 1.速读课文,尝试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文章每一章节的内容。 预设——— 第一节“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主要讲述了黄文秀初到百坭村,从不被信任到融入群众,逐步使工作走上正轨的经历。 第二节“我心中的长征”,主要记述黄文秀带领乡亲们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丰硕成果的历程。 第三节“仿佛她还在一样”,记述黄文秀牺牲的消息传来后,村民们的哀痛和怀念。 2.再读课文,说说黄文秀在百坭村扶贫期间,主要做了哪些事? (引导学生先勾画出表示时间的句子,明确黄文秀做驻村扶贫干部的时间。然后勾画出其他带数字的句子,明确百坭村里贫困户多、路程远、时间紧,但扶贫成效显著。最后可以让学生用“虽然……但是……”的句式表述其事迹。) 示例——— 从2018年3月26日到2018年年底,虽然只有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但是黄文秀带领全村88户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从她刚上任时的22.88%下降到了2.71%。 三、品读,感青春之魂 1.黄文秀的扶贫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这个过程中,她也有自己的新路历程,圈画出表现黄文秀心理变化的句子,反复朗读,说说你从中读到了什么? 预设——— ①我觉得心里憋屈,搞不懂为什么我辛辛苦苦地翻山越岭,走村串户,老百姓们却对我这么排斥……(茫然无助) ②长征中,战士死都不怕,在扶贫路上,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前行?(信念坚定) ③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奉献精神) ④让扶过贫的人像战争年代打过仗的人那样自豪!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坚定决心和顽强毅力) ⑤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坚守初心,埋头苦干,奉献精神) 2.扶贫路上,黄文秀的心里有过变化,但也有不变的部分,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这一走来,黄文秀有哪些“不变”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