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课标要求】 【重点难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背景及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一)背景 1、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竞相殖民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 ———[苏]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段》,《列宁选集》第二卷 什么是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和世界大战有什么关系 根据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帝国主义是侵略和战争的根源。具体来说,垄断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最深厚的经济根源。垄断资本的形成,孕育着世界性战争;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的绝对规律,必然导致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也预示着更激烈的全球性武装冲突的即将到来)。 ———《中外历史纲要》教师教学用书(下)第205页 国家 英 德 法 美 1870年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 1 3 2 4 1913年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英、德、法、美的工业发展和殖民地占有情况 2、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矛盾冲突不断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 现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影响:后起的德国等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列强之间矛盾日益尖锐。 上表反映了什么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归纳帝国主义间的矛盾体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 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德国还要摧垮英国的海上垄断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和德国舰队……法国的目的是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夺取德国的萨尔区……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现代编(上册)》 列强矛盾激化的表现 英德矛盾 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英德矛盾逐渐激化 法德矛盾 法国与德国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 德俄矛盾 德国与俄国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 奥俄矛盾 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火药桶” 目的 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表现 20世纪初,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 影响 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3、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局势日益紧张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一)背景 3、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局势日益紧张。 2、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矛盾冲突不断(根本原因)。 1、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竞相殖民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1)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 (二)一战的爆发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到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引起塞尔维亚人极大愤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