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1.品读文言文。 岳柱八岁指瑕 元①岳柱,字止所,八岁观画师何澄画《陶母剪发②图》,柱指陶母腕上金钏③诘④之曰:“金钏可易⑤酒,何用剪发为也?”何大惊异。观此可以知画理矣。 [注释]①元:元朝。②陶母剪发:东晋名将陶侃少年时家贫,一次朋友来访,陶母没钱招待,便剪下自己的头发去换酒。古人以此为美谈。③钏:镯子。④诘:问。⑤易:交换 根据文中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 ①何澄画技很拙劣,连八岁的小孩子都能看出他画作中的问题。 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艺术创作要符合常理,不能凭空想象。 小古文阅读。 ①范宣①年八岁,后园挑②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②宣洁行③廉约,韩豫章④遗⑤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⑥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⑦邪?”范笑而受之。 【注释】①范宣:家境贫寒,崇尚儒家经典,以孝行和清廉著称;②挑:挖;③洁行:品行高洁;④韩豫章:指豫章太守韩伯;⑤遗(wèi):赠送;⑥裂:撕,扯;⑦裈(kūn):裤子。 2.用自己的话理解下面的句子。 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宣年幼时挖菜弄伤了手指却能忍住不哭非常勇敢。 B.范宣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自己不慎弄伤手指是不孝顺的行为。 C.范宣认为接受韩豫章的绢是不廉洁的行为,所以多次拒绝。 D.范宣在韩豫章劝说下,最终接受了他的绢。 4.范宣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短文内容谈一谈。 文言文阅读 翠鸟移巢 翠鸟先高作巢以避①患②。及③生子,爱之恐坠④,稍下作果。子长羽毛,复益⑤爱之,又更下果,而人遂得而取之矣。【注释】①避:避免。②患:灾祸。③及:到了…的时候。④坠:落,掉下。⑤益:更加. 5.结合文章内容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恐坠: ②又更下果: 6.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7.翠鸟“稍下作巢”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结果怎样?(用自己的话回答) 8.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母爱是伟大的,我们要懂得感恩。 B.我们要懂得变通,要随着外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C.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只会害了孩子。 D.父母要敢于放手,让孩子自己经历成长 9.阅读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陶母责子 陶公①少时,作②鱼梁吏③,尝以一坩鲊④饷⑤母。母曰:“此何来?”使者曰:“官府所有。”母封酢付吏,反书⑥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惟不益⑦,乃增吾忧也。” 【注释】①陶公;对陶侃的尊称,诗人陶渊明的曾祖。②作:担任。③鱼粱吏:负责渔业和河道的官吏。④坩鲊(gān zhǎ):腌鱼。⑤饷(xiǎng);以食物送人。⑥反书:回信。⑦非惟不益:不仅没有好处。益,好处。 读下面资料,作答。 【资料】陶母湛氏,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母亲,以贤名称道于世。她被尊为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陶母的教育方式体现在她对儿子的严格要求和对儿子行为的正确引导上。她教导儿子爱惜光阴,崇尚勤劳,公私分明。 结合资料,你觉得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满井游记(节选) 袁宏道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①。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②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选自《袁中郎全集》) 【注释】①满井:明清时期北京东北角的一个游览地,因有一口古井,“井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时不落”,所以叫“满井”。②乍:刚刚。 10.联系上下文,可知“鳞浪”指的是像 似的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