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同学们正在制作“永远的西南联大”电子小报,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下面是同学们已经制作好的两个版块中的部分内容,请你阅读后完成题目。 【版块一:学校概况】 【甲】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中华大地上硝烟mí màn ( ),危险迭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被迫南迁,先是南下长沙,成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又西迁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这个中国教育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由此诞生。南迁时,200多名学子在教师的带领下,风餐露宿,徒步3 200多里,完成了世界教育史上一次卓越的远征。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于1946年解散,三校分别迁回北京、天津复校。 【版块二:先生风采】 【乙】“西南联大”集三校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于一堂,可以堪称大师云集。【丙】这些教师,不论来自哪所学校,都具备高尚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譬如朱自清,他潜心研究,lì jìn xīn xuè ( ),终于收获shuò ɡuǒ( )———写就了日后产生很大影响的《新诗杂话》中的大部分篇章。 1、根据拼音在语段括号内写出相应的词语。 2.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迭起 B.熠熠生辉 C.风餐露宿 D.卓越 3.下列对语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句的主干是: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序幕。 B.【乙】句语序不当,应把“三校”调至“学贯中西的”后。 C.【丙】句中“不论……都……”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 D.划线的四个词语的词性依次是动词、量词、副词、形容词。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要牢记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使命。 B.为发展数字经济,使得市政府决定与国家信息中心合作共同举办博览会。 C.地铁四号线的正式开通运营,决定了长沙地铁网是否迈入“米”字形时代。 D.“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美化和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与校园环境。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志在千里是诗意;李白豪迈洒脱是诗意;杜甫忧国忧民也是诗意。 B.随着五星红旗、奥运五环旗冉冉升起,北京成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 C.人类过去几千年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没有人知道未来的三十年会发生什么? D.戏台,窗花,热闹的社火……乡土文化意蕴丰厚。 6.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同样200g的米,用水煮加260ml就可以了,用豆浆煮就需300ml。 ②需要注意的是,用来煮饭的豆浆,一定是比较稀的豆浆。 ③豆浆和精白米一起煮饭,不仅可以营养互补,还能延缓血糖上升的速度。 ④做米饭时,豆浆的用量要多于用水煮饭时水的用量。 ⑤洗净的米倒入豆浆后要搅拌一下,以防大米结成团。 A.③①④②⑤ B.①③④⑤② C.③④①⑤② D.③①②④⑤ 7.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选材精当,精于裁剪,有繁有简,如作为“学者的方面”,对闻一多先生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两事就写得比较简略。 B.文章结构严谨,作者用闻 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在“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这两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C.本文在叙述中加入不少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D.本文的语言平实含蓄,但富于感情和诗意美,读起来极具感染力。 8.名著阅读 杨宅 对待仆人的态度:拼命压榨,不准仆人闲一会儿,不给吃饭;给仆人住的屋子又潮又臭又小;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