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考试生物学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2,选择性必修1、2、3。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下列有关多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几丁质可与重金属离子结合,运用这一性质可以处理工业废水 B. 糖原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纤维素的单体仅含葡萄糖 C. 淀粉是植物体的主要储能物质,淀粉含量不足时纤维素可以分解供能 D. 淀粉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糖原则不能 2. 传统发酵技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可以用于腐乳、酸奶、酱油、醋、泡菜和豆豉等的制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可直接利用乙醇转化为乙醛并最终生成乙酸 B. 传统发酵技术可以直接利用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 C. 酸奶发酵所需的乳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在空气和动植物体表面无法存活 D. 在一段时间内,果醋和果酒的制作过程中发酵液的pH均会逐渐降低 3. 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酶用量极少,对反应体系温度的影响可以忽略,底物量一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测定酶活力应在一定温度和pH环境下进行 B.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C. 若整个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保持稳定,则反应速率基本保持不变 D. 实验操作流程为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量 4.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探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绿叶中色紧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把画好细线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并持续晃动,以加快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 B. “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的功能”的实验中,需要将装片置于没有空气的小室内 C. “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可持续观察到细胞从分裂前期到末期的动态变化 D.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中,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是否变黄来判断其呼吸方式 5. 热射病是一种因高温引起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的致命性疾病,患者体内热量过度积蓄,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从而引发器官功能障碍。热射病的发病与暑热季节、高温、高湿、无风环境有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环境温度较高时,人体可通过出汗等方式进行散热 B. 剧烈运动后,快速饮用大量冷饮很可能导致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受损 C. 健康个体在炎热环境下的散热量通常低于在寒冷环境下的散热量 D. 热射病患者细胞中部分蛋白质活性降低,可能导致器官功能障碍 6. 为了探究不同生态修复措施对某湖泊含N、P污染物的拦截情况,生态学家采用基塘修复、生态缓冲带修复、复合林泽系统修复三种措施,一段时间后对生态修复区域与未修复区域进行水质取样并分析,得到部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湖泊N、P过多,易导致蓝细菌和绿藻等大量繁殖 B. 在修复过程中,污染物可能通过植被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等作用而减少 C. 复合林泽系统修复拦截含N污染物的能力大于生态缓冲带修复的 D. 由题图可知,整个实验过程共需要进行6次水质取样和分析 7. 囊性纤维化患者的7号染色体上的CFTR(Cl-的跨膜蛋白)基因中编码第508位苯丙氨酸的3个碱基缺失,引起了△F508-CFTR蛋白异常折叠。内质网相关的泛素连接酶复合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