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13268

16《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254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 cover
五年级下册16《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田忌赛马》是根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相关内容改写的,在改写时,更大程度尊重了《史记》原文。文中所讲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战国时期田忌经常与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相差不多,都可以分成上、中、下三等,便建议田忌合理安排不同等级马的出场顺序,从而使田忌获胜,说明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取胜。 教学目标 语言运用:熟读课文,掌握“胸有成竹、摩拳擦掌”等8个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 思维能力:推想孙膑的思维过程,能抓住田忌和孙膑的表现,体会人物的内心,从而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审美鉴赏:能通过推想孙膑的思维过程从而学习基于细致的观察进行问题的分析并选择合理办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借助图示,推想孙膑的思维过程。 2.理解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 教学难点 1.能抓住田忌和孙膑的表现,体会人物的内心,从而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2.能通过推想孙膑的思维过程从而学习基于细致的观察进行问题的分析并选择合理办法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再聊史记,辨析导入 1.出示《史记》,还记得这本书吗? 2.上个学期我们学的《将相和》就是选自《史记》。这节课我们学的课文同样出自史记。 板书课题:田忌赛马 3.课文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子是田忌?吴起是田忌?那么是怎么回事呢? 4.为什么不是“孙膑吴起列传”,交流“子”这一称呼在古代表示的意义。 教师补充:在社会上有公信力的人称为“子”,是一种尊称。 5.课文题目为什么不是孙膑赛马?走进课文,走进故事。 【设计意图】《史记》对学生来讲已经不陌生了,由旧知引出新授,知识具有系统性和关联性。 由题目引发思考,继而深入探究人物的形象。 环节二:初读课文,走近故事 1.学习活动一: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2.检查生字词语。 赏识 脚力 引荐胸有成竹 摩拳擦掌 出谋划策 跃跃欲试 遥遥领先 兴致勃勃 (1)指名分行读词语。 (2)交流第二行词语的意思,选择一个词语说一个句子。 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课文中指孙膑已经有办法取胜了。 摩拳擦掌:形容战斗或劳动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 出谋划策:课文中指孙膑为田忌赛马想办法,帮助田忌获胜。 (3)说一说和第三行形式相同的四字词语,可以是ABCC形式,也可以是AABC形式。 3.课文围绕“田忌赛马”写了几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介绍故事的背景。(1-2) 第二部分:孙膑向田忌献计。(3-11) 第三部分:赛马的过程和结果。(12-16) 4.借助课题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5.完成作业纸练习,巩固生字。 (1)学生自主填写。 (2)重点指导“赢”的书写。 (3)同桌核对,订正。 环节三:研读课文,走进比赛 1.从题目出发,首先走进比赛的过程。 出示学习活动二:自由朗读,完成作业纸第2题。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完成作业纸练习。 (2)交流反馈。 (3)根据图示讲一讲比赛的过程。 2.再读比赛,圈划田忌的表现。 (1)自由读比赛过程。 (2)四人小组交流并完成表格填写。 场次 输赢 表现 内心 (3)班级交流展示。 3.假设出场顺序,思考如何赢得比赛。 第一场,齐威王出中等马? 第二场,齐威王出上等马? 第三场,齐威王出下等马? (1)学生设计比赛图。 (2)交流田忌是否都能取胜? 总结:无论齐威王用哪一类马,田忌都能取胜,这个办法是田忌想出来的吗? 【设计意图】深入探究比赛的过程,从马的出场顺序和田忌的三次不同变现,侧面感知孙膑办法之妙。 环节四:回顾课文,引发思考 1. 出示课文第15、16两段,自由读。 2. 齐威王也料到不是田忌想出的办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