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13980

2025届四川省高三高考临考模拟仿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0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2417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5届,四川省,高三,高考,临考,模拟
  • cover
2025年四川省普通高考临考仿真预测考试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1980年,考古工作者对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地层进行了发掘,清理出长方形房址10余座、灰坑30余个,出土磨制石器100余件、陶器200余件,其中3座房址出土了玉锥形器共5件。据此可以推断,这一时期的三星堆文化 A.手工业技术体系化 B.社会贫富分化出现 C.早期国家初步形成 D.生活逐渐走向定居 2.据《史记》记载,周共王去世后,其子懿王继位;懿王去世后,本应由其子嗣继承王位,但其叔父(共王之弟)辟方被拥立为孝王;孝王去世后,诸侯又拥戴懿王之子燮即位为夷王。这一王位继承现象表明西周时期 A.宗法制度存在变通空间 B.嫡长子继承制完全崩溃 C.诸侯干预王室核心决策 D.礼乐制度丧失约束作用 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陶渊明这一叙述说明东晋时期 A.士族门阀垄断政治资源 B.北民南迁加速经济开发 C.社会动荡催生避世心态 D.玄学盛行弱化儒家伦理 4.唐代《通典》载,剑南道(今四川)承袭汉代锦官制度,“蜀锦”纹样技艺冠绝天下。开元年间,岁贡锦缎十万匹至长安,供宫廷与百官之用,时称“扬一益二”,益州(成都)丝织贡赋占天下三分之一,所产多经蜀道北运。这反映出唐代 A.江南经济地位全面超越北方 B.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赋税征收高度依赖丝织实物 D.区域经济分工与互补显著 5.明初洪武年间,政府多次颁布禁令。洪武十四年,“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洪武二十年,“禁番使毋得以麻铁出境,仍命揭榜海上,使咸知之”;洪武三十年,“申禁人民不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导致这类禁令政策出现的原因是 A.防范不安势力侵扰 B.海外贸易利润微薄 C.国内物资供应紧张 D.抑制民间商业发展 6.成都发现的咸丰十年《英话注解》手稿以汉字标注英文发音,如“tomorrow”注为“托马六”。作者张氏为宁波商人,序言称“语音差异甚大,唯学者自揣摩之”,书中收录商贸常用词汇百余。这反映了当时 A.官方辞书广泛翻译外语 B.外交教育体系形成 C.外语学习侧重务实需要 D.传统文化革故鼎新 7.19世纪末,随着日本的迅速崛起,中国兴起赴日留学潮。1908年,四川留日学生在东京创办《四川》杂志,内容涵盖四川历史、文化及社会问题,并呼吁救亡图存。图1为该杂志第一号封面页。这一杂志的创办反映出 A.留学生利用地方文化凝聚民族意识 B.日本文化深刻影响留学生的价值观 C.晚清地方文化在国际视野中的演进 D.近代日本对四川地区的全方位渗透 8.1939年冬,成都总商会在国民政府《中央日报》刊登广告如下: 这一广告的刊发反映出 A.国民政府实施战时经济管制 B.社会风俗革新运动全面铺开 C.全民抗战意识融入生活实践 D.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机遇 9.表1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农产品总产量的统计表。这一变化反映了 表1 年份 粮食总产量(亿斤) 棉花总产量(万担) 油料作物总产量(万担) 1949年 2263.6 888.8 5127.0 1950年 2400.5 1384.6 5949.3 1952年 3278.3 2607.4 8386.3 1954年 3390.3 2129.8 8604.1 A.生产关系变革释放生产潜力 B.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步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