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14007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8次 大小:682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江苏省,南通市,门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
  • cover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活动一:诗文探寻】 1.(7分)阅读以下文字,请你完成任务。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佳作如林。爱国诗篇让人热泪盈眶,田园山水让人心旷神怡,jiǎo jié的明月寄托chàng wǎng思乡情怀,凌寒的梅花彰显君子jiān zhēn品格…… 诗歌是我们心灵的栖身之所。鉴赏诗歌,吟诵诗歌,能让我们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让我们一起A(A曼B蔓C漫)步古诗苑,陶冶性情,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吧! (1)根据拼音写汉字。 (2)A处选填正确字词填入:    (3)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 2.(3分)下面有关课本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通过回忆鲁迅小时候在平桥村看社戏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对美好童年的向往。 B.《桃花源记》描绘出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生活画卷,流露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C.《大雁归来》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科学观察笔记。利奥波德在字里行间充盈着对大雁的喜爱及对它们命运的关注。 D.写读后感,要以“感”为主,“感”是作文的重点。写读后感时,要注意避免引述原文过多的毛病。 3.(10分)班级围绕“亲近诗文 创意小制作”话题进行讨论,请你参与。 小如:我们可以为教室布置“对话经典”贴贴墙,如:“    ,白露为霜。”河边芦苇郁郁葱葱,晶莹透亮的露水已凝结成霜。这是诗,这是远方,这是经典。“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     。”无一笔写水,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深远。经典是有生命的。 小东:这个创意不错,还可以制作小书灯。比如,我们将“    ,悠悠我心”,“    ,君子好逑”,以及“《桃花源记》‘    ,    ’”描绘桃花林花花草草的美好景象的古诗文名句,用毛笔书写在灯罩上,暮色四合时点亮灯,给人雅致又温情的感觉。 小语:我赞同将古诗文与生活关联起来,这种创意很好。我想制作一枚书签,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千古名诗“    ,    ”题在书签上,送给我即将搬家的对门伙伴,愿我们的友谊长存! 小文:徜徉诗海,遇见更美的风景。“雨”,千百年来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精灵,是诗情画意不可或缺的元素,走进微微细雨中,我们总能感受那份诗意,享受那份浪漫。请写出你积累下来的关于“雨”的诗句(连续两句):“    ,    ”。 4.(9分)名著阅读。 小南和小宁在课内学习了《关雎》《蒹葭》,又研读了朱自清《经典常谈》中的《<诗经>第四》,展开了一番讨论: 小南:学完《关雎》《蒹葭》,我了解到它们都运用了     手法。 小宁:这种手法在“信天游”中仍有保留,如《回延安》中的“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小南:为什么要用这种手法呢?你能给我讲讲吗? 小宁:好的。以《关雎》为例:    。 小南:哦,我明白了。我还有一个疑问,《<诗经>第四》里有一句“一唱三叹得叫别人回肠荡气”,这种效果是怎样达到的呢? 小宁:这是因为《诗经》常常运用     的形式。你看这首《芣苢》(原诗见下“资料链接”),它更换部分词语,反复吟咏,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不仅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还强化和突出了妇女们劳作时     的情感。 小南:太谢谢你了,小宁。 [资料链接] 周南 ①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②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③掇之。采采芣苢,薄言④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⑤袺之。采采芣苢,薄言⑥襭之。 (注释)①芣苢:车前草。这首诗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②有:择取,③掇:伸长了手去采。④捋:用手握物而脱取。⑤袺:一手提着衣襟兜着。⑥襭:兜入衣襟并将衣襟系在腰间带子上。 5.(17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