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14104

3.3 岩石的组成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1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2845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岩石,组成,教学设计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核心素养导向 3.3岩石的组成 核心概念: 地球系统--10.3岩石和土壤--③知道地球表面覆盖着岩石,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学会 通过观察和使用简单工具,比较不同岩石的颜色、坚硬程度、颗粒粗细等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 知道花岗岩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组成。 2. 理解颜色、条痕、硬度是识别矿物的关键特征。 科学思维: 1. 通过对比实验建立“特征优先级”判断逻辑。 2. 能用分类法归纳矿物特性差异。 探究实践: 1. 掌握条痕测试、光泽观察、硬度分级的规范操作。 2. 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绘制特征对比表。 态度责任: 1. 养成"一观察二验证三记录"的严谨探究习惯。 2. 培养团队协作与实验器材爱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条痕板测试、光泽对比、硬度实验识别矿物特征 难点:综合多特征判断矿物种类(如区分长石与石英) 教学教具和学具: 1. 矿物标本:花岗岩块(约5cm )、石英/长石/云母分装标本(各10g) 2. 实验工具:无釉瓷板(15cm×15cm)、铜钥匙(去尖锐边角)、铁钉(平头)、手持放大镜(10倍) 3. 记录材料:《矿物侦探手册》(含条痕对比图、硬度等级表)、双面胶标本标签 教学过程: (一)聚焦环节(预设5分钟) 1. 课堂引入: 展示"被雨水冲刷露出矿物颗粒的花岗岩"实拍图,创设情境:"这块岩石在河边被发现,科考队需要判断它是否含有珍贵矿物。" 2. 问题链引导: 追问1:"岩石表面彩色颗粒可能是什么?" (关联花岗岩组成) 追问2:"野外考察时,如何快速判断矿物种类?" (引出特征观察法) 3. 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将成为科考队矿物分析员,通过三大特征检测法破解岩石密码!"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岩石考察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矿物特征与判断方法,激发学生对矿物检测的兴趣,引出课题,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二)探索环节(预设20分钟) 【活动一:条痕挑战师】 1. 错误排查:"有组员将云母条痕记录为灰色,请用教材第2张图的石英条痕示例图对比,找出问题可能出在哪里?" (预设:① "可能是瓷板上之前测的矿物粉末没擦干净,混在一起看起来变灰了!";② "会不会把云母和长石标本弄混了?长石有时候颜色深一点。";③ "可能光线太暗,把白色看成灰色了。") 2.引导学生复查瓷板清洁度(残留矿物粉末干扰) 3.正确答案:云母条痕应为纯白色(关联教材第2张图表格"云母-白色条痕") 4. 野外实践:"如果在河边考察时没有瓷板,可以用哪种石头替代?" (预设: ① "试试花岗岩!它表面有颗粒,可能划得出痕迹。"(实际测试发现划痕模糊);② "用砂岩吧,它摸起来糙糙的,像砂纸!"(测试成功获得较清晰条痕);③ "石灰岩太光滑了,根本划不出颜色。"(验证后放弃)) 5.分发花岗岩、砂岩、石灰岩样本各1块,测试划痕效果 6.结论:砂岩(粗糙表面)可作应急替代(呼应第3张图"拓展"中的采集情境) 7.特例分析:"硫黄标本(第3张图)外表黄色,条痕会是什么颜色?用湿巾擦拭瓷板后验证" 渗透安全教育:硫黄粉末不可直接触摸(戴手套操作) 【活动二:光泽鉴定官任务】 1. 观察描述:"用手电筒照射长石断面时,第2张图的光泽类比图中哪种反光最接近?" 2.提供选项:A.金属 B.玻璃 C.泥土 → 答案:B(但比标准玻璃暗淡) 3.矛盾解决:"某组认为云母有金属光泽,因为边缘反光强。如何用'透明度'知识反驳?" (预设:1."金属光泽就是亮晶晶的,云母碎片会反光,所以应该算金属光泽!";2."虽然云母不透明,但它的反光比玻璃弱,可能属于珍珠光泽。";3."教材第2张图说金属光泽的矿物完全不透光,但云母其实能透一点点光(用指甲遮挡手电筒验证)。") 4.关键点:金属光泽需同时满足反光强+不透明(云母不透明但反光弱于金属) 5.生活迁移:"观察教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