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16246

2025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日期:2025-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1次 大小:31601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一模,语文
  • cover
东城区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年级统一测试(一) 语文试卷 2025.5 学校 班级 姓名 教育D号 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7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催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教育D号。 生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须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知 5.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3分) 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概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鲜明标 识。在综合实践课程中,你所在的小组做完相关调查研究,撰写了研究报告。现在你根 据小组成员的意见修改。 1.在封面上用正楷字书写“君子文化古韵新声”八个字作为标题。(1分) 第一部分研究目标 理解君子文化的内涵,认识君子文化与生活、时代的联系。 第二部分研究内容 【君子与君子文化】 “君子”一词早在殷周时期已频繁使用。《论语》全书20篇,每一篇都以若干段落从 不同方面对君子人格不断刻画,反复雕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博学于文, 约之以礼”“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孔子一方面勾勒君子的形 貌,qu6nshi君子的品格;另一方面又指出君子是一种可望可即【甲】可学可做的正面人 格形象。君子所具有的崇尚道义、好学上进、文质bin bin等品格,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 和推崇【乙】君子文化形成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对中华民族理想道德人格 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2.根据文段意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quan shi”,这里指孔子对君子品格进行解释,应写作“诠释”。 B.“即”指靠近、接近。“可望可即”这里指君子人格是美好的,也是可实现的。 C.“文质binbin”,这里形容君子文雅有礼貌,“bin bir”应写作“彬彬”。 D,【甲】处的标点符号应该用逗号,【乙】处的标点符号应该用分号。 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 【君子文化与生活】 君子文化不仅见于典籍,而且渗透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君子一言,驷马 难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成人之美”“君子不夺人所好”“君子之交淡如水”等至 今仍活跃于人们口头,影响着做人做事的方方面面。这足以说明人们日常言行对君子 文化有熏陶作用。 3.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修改。(2分) 【君子文化与精神气质】 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千百年来对中国人的思想、情感、 行为等发挥着孜孜不倦的引导和规范作用。这种制约和影响,培植和润泽了中华民族 的精神气质。自春秋战国以来,中国历朝历代多将那些安贫乐道、舍生取义的人称作君 子,如箪食瓢饮的颜回、宁死不屈的文天祥、坚持变法的“戊戌六君子”等等。他们身上 体现出修身向善、家国担当等特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与这些特质一脉相承。 4.你检查了文段中成语使用的情况。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生生不息 B.孜孜不倦 C.舍生取义 D.一脉相承 5.同学在研究中有感而发,写了一副对联。你帮助他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 的一项是(2分) 上联:历代①修身报国丹心② 下联:今朝青年 ③热血 ④ A.①君子 ②昭日月③敬业兴邦 ④写春秋 B.①文化②写春秋③弘扬精神 ④昭日月 C.①君子 ②写春秋③敬业兴邦 ④昭日月 D.①文化 ②昭日月③弘扬精神 ④写春秋 第三部分研究结论 君子文化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在新时代,君子文 化这株千年古木不断抽出枝条,不断结出硕果。接续君子文化精神,展现时代君子风 貌,做到知行合一,守本出新,具有重要意义。 6.你想知道文段中“硕果”的意思。查《现代汉语词典》,“硕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