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学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描述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 ) ①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②一公顷水稻的年产量 ③农田中的水稻均匀分布 ④2015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2% ⑤lmL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约为2×107个 ⑥某养鸡场内的母鸡数量远超过公鸡 A. ①④⑥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④⑤ D. ④⑤⑥ 2. 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若第1天在某人工鱼塘中捕获了500条草鱼售卖,第2天用相同方法捕获了450条草鱼。假设草鱼始终保持均匀分布,则该鱼塘中草鱼的初始数量约为( ) A. 2000条 B. 2500条 C. 5000条 D. 6000条 3. 如图是某群落中甲、乙两种群数量与其λ的对应关系,其中λ值为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与当前种群数量Nt之比(即λ=Nt+1/Nt)。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两种群的数量均为n2时,种内斗争最激烈 B. 当甲、乙种群数量小于n1时,甲种群的增长率大于乙种群 C. 在n2之前,甲、乙两种群数量均增加 D. 从外地引进部分甲,则甲种群的K值增大 4. 森林生物群落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森林群落中的生物都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特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阴生植物的叶片较厚,叶绿体颗粒较大、颜色较深 B. 森林生物群落中的植物花色鲜艳,多为风媒花 C. 森林生物群落中的动物大多具有树栖、攀缘、快速奔跑的特点 D. 人类活动的干扰不一定会降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5.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叙述,错误的有几项( ) ①自养生物一定都是生产者 ②腐生生物一定都是分解者 ③生产者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 ④生产者一定都是绿色植物 ⑤异养生物一定是消费者 A. 0项 B. 1项 C. 2项 D. 3项 6. 图1是某生态系统各组分关系示意图,图2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生物类型,序号代表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图2的B均代表分解者 B. 图1中B和D只有捕食关系 C. 图2的过程①只代表光合作用,大气中的CO2只来自②③⑤ D. 图1中乙和丁是联系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两大“桥梁” 7. 某农场中的能量流动如图所示,字母表示能量,其中a2和b3分别为第二、第三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1和d2均为从饲料中摄入的能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一营养级固定的总能量是该农场的总能量 B. 图中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a2-b1 C. 图中第三营养级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b2+d2)的部分能量 D. 该农场中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2+d1)/(a1+a2+a3)×100% 8. 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丙的食物比例由甲:乙=1:1调整为1:2,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丙的数量约为原来的( ) A. 1.375倍 B. 1.875倍 C. 0.818倍 D. 0.575倍 9. 中国有着上千年的农耕文明,古代典籍中记载了大量的农业实践经验,蕴含了许多生物知识和农业保护思想,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诗经·小雅·小宛》),体现螟蛉和蜾蠃之间为寄生关系 B. “菜花黄,蜂闹房”体现了消费者对农作物传粉具有重要作用,涉及物理信息 C.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