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18891

第二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教学课件(共39张PPT)

日期:2025-05-1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360602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二,高中,PPT,39张,教学课件,必修
  • cover
(课件网)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第二单元 历史 单元分析 本单元主要包括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变革。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呈现古代、近代、现当代生产技术、劳作方式与社会生活的发展历程。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主要涉及古代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的变化;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则介绍了近代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以及社会生活的变化;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展现了现代科技在各个领域的具体成果,进一步阐释了现代科技进步在推动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改变方面的意义。 在中外历史上,人类农业生产工具、手工业生产工具和其他生产工具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近代之后的机器大生产、人工智能技术等一系列成果更是推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导致人类生产方式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古代农业出现过家庭式劳作、庄园式劳作,手工业出现过家庭式劳作和作坊式劳作。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巨大变革更是推动了人们的劳作方式与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趋势、新特点。在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的变革中,劳动人民凭借其勤劳和智慧深刻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进程。 ①运用表格、时间轴等梳理古代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的演变历程。 ②通过分析、解读史料,认识古代生产工具的巨大进步。 ③从历史解释角度分析劳作方式的发展演变,认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④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树立热爱劳动的意识。 学习目标 重点: 古代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的演进。 难点: 认识生产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生产发展的推动作用。 学习重难点 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问题探究一:农业生产工具的变化。 总结古代农业生产工具演变的特点。 角度 特点 从制作材料上看 由自然材料到金属材料 从制作方法上看 由打制、磨制到金属冶炼 从使用动力上看 由人力、畜力到自然力 从农具种类上看 从单一性到多样性 新课讲授 请大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青铜器成为“权力象征性的徽章与道具”的原因。  每一件青铜礼器都是随着贵族地位而来的权力象征性的徽章与道具。青铜礼器中大量狰狞的纹饰,使王公贵族附上莫须有的神力,成为王权的守护者。青铜礼器与兵器是被国王送到他自己的地盘去建立他自己的城邑与政治领域的皇亲国戚所受赐的象征性礼物的一部分,然后它们又成为沿着贵族线路传递下去的礼物的一部分。青铜礼器获得这等意义是因为它们与在仪式上认可了建立在亲属关系上的贵族政治的祖先崇拜祭仪之间的联系有关。同时也因为它们是只有控制了大规模的技术的与政治的机构的人才能获得的珍贵物品。说到底的话,青铜器是只与地位高贵的人相联系的。 ———摘编自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 青铜礼器是祭祀的神圣用具,反映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青铜礼器是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物质载体;青铜礼器是个人对社会资源支配能力的象征,是社会等级地位的标志。 新课讲授 铁制农具为什么会大规模推广?又带来怎样的影响? 原因:质地坚硬、锋利轻便、易锻制打磨。 影响:提高农具质量,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从集体耕作向个体耕作转变,小农经济形成,进而推动了社会转型;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封建国家强盛的基础。 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广泛使用于农业生产,孟子曾问他的弟子陈相说:“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这说明当时“铁耕”已是很平常的事情。建国后考古发现的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主要有铁铧、镢、锄、镰等。铁农具的推广和使用,有利于大量荒地的开垦和耕作效率的提高、牛耕在战国时期更加普遍。铁农具和畜力的结合,为深耕细作提供了条件。《韩非子·外储说上》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