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18921

第一单元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教学课件(共29张PPT)

日期:2025-05-1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8次 大小:530488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一,人教,29张,教学课件,必修,选择性
  • cover
(课件网)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第一单元 历史 ①通过探究玉米、马铃薯、甘薯等在欧洲和中国的传播过程, 学会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叙述历史。 ②借助图片、史料等分析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历程以及所带来的影响。 ③通过教材、史料等,理解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特征,培养自主归纳能力。 ④通过了解不同大洲间物种交流的史实,认识世界历史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培养全球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重点: 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物种交流的历程。 难点: 食物物种交流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导入新课 【情境分析】 某电视剧中,一对秦朝的老夫妇送给主角一包地瓜用以充饥,这份善良让人感动,但这地瓜却被观众看成笑话。为什么? 地瓜并非中国本土物产,在新航路开辟后/明朝后期才传入中国。 新课讲授 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1)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甘薯 2.表现 玉米、马铃薯、甘薯在欧洲的传播过程。 玉米:16世纪作为观赏植物传入———16世纪中叶起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17世纪传遍欧洲各国。 马铃薯:16世纪作为观赏植物传入———16世纪末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 甘薯:在欧洲传播比较缓慢。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 阅读材料,分析在同一时期,玉米在中国的传播情况是怎样的。 材料一 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亦罕。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材料二 玉蜀黍……田家园也多种之。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宁河县志》 材料三 五谷……收番麦则多矣。 ———嘉庆元年(1796年)《华亭县志》 材料四 玉麦……则处处产之。 ———道光十二年(1832年)《兰州府志》 明朝时,玉米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玉米传入中国后,先是在丘陵山地种植,后来逐渐扩展到平原地区。清朝前期,玉米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鸦片战争前,玉米的种植已遍布全国。 新课讲授 除了玉米的传入,甘薯也传入中国。阅读下面材料,分析甘薯是如何传入中国的。 材料一 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 ———陈世元《金薯传习录》 材料二 万历庚辰,客有泛舟之安南者,公偕往。比至,酋长延礼宾馆,每宴会,辄飨土产曰薯者,味甘美。公觊其种,贿于酋奴,获之。……未几伺间遁归。……壬午夏,乃抵家焉。……初,公至自安南也,以薯非等闲物,栽植花坞,冤白日,实已蕃滋,掘啖益美,念来自酋,因名“番薯”云。 ———《凤冈陈氏族谱》 第一条途径是从吕宋传入中国福建漳州、泉州、莆田、福州一带。明朝万历年间,福建长乐商人陈振龙到菲律宾经商时发现甘薯产量高、味道好、易于栽培,且适应性强,于是他以重金买得几枝薯藤回国,并试种成功。 第二条途径是由安南传入中国广东东莞等地。明朝万历年间,广东东莞人陈益随海到安南,回国时把甘薯种带回家。 新课讲授 阅读下面关于“狼桃”的故事,从教材中概况番茄与辣椒在世界的传播历程。 (2)蔬菜水果:番茄、辣椒 “狼桃”典故 早期番茄被人们认为是有毒食物,一度被称为“狼桃”。 到了18世纪,法国有一位画家禁不住诱惑,决心冒死尝一尝这“狼桃”果的滋味。他勇敢地吃下一口之后,感到酸甜可口,但想到人们的警告……于是,他穿好衣服躺在床上等死。……12小时后,这位冒险的画家仍好好地活着,而且食欲大增,从此他忍不住经常吃起“狼桃”来。 新课讲授 番茄: ①美洲的番茄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最初只是作为观赏植物,18世纪中叶开始作食用栽培。经过欧洲农艺家的改良培育,番茄逐渐变得红润多汁、鲜美可口。 ②18世纪末,欧洲培育的番茄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