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19141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5-1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8次 大小:26658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河南省,考试,答案,PDF,试题,语文
    渑池二高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答案 1.B 2.A 3.D 4.材料一从美学视角剖析儒道互补:①儒家通过礼乐符号的秩序化建构(如“仁礼结合”“文质彬彬”),奠定中华文明的伦理与审美范式;②道家则以解构姿态(如批判文饰异化)消解僵化规则,维系文化活力;③二者交替作用,使中国古典美学在秩序与自由的张力中持续发展,形成独特的美学传统。 5.①自我调适:庄子“安时处顺”思想可缓解功利焦虑,倡导在竞争中保持内心平和(例:接受不可控因素,减少精神内耗);②人际弹性:“张弛有度”的互补智慧,启示人们既需社会协作(儒家),亦需保留个人空间(道家),避免过度竞争;③生命观照:庄子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如“庖丁解牛”),鼓励超越世俗标准,追寻精神自由,对抗“工具化”生存。 6.D 7.C 8.①语言描写,如“我的乖乖,你来得真好,赶快送来给你天二爷亲个嘴罢”“小王八羔子,老子马上叫你知道厉害”等语言,生动展现天二哥粗鲁、豪爽的性格特点。 ②动作描写,像“他用了大力狠狠地在小柿子背上连三连四地捶”“他摸了一个卖粥的大白碗,左歪右斜踉跄地跑到栅门口的尿池前,连连舀喝了两大碗”等动作,表现出他的暴躁以及特殊的解酒习惯,丰富人物形象。 9.①对话: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极具戏剧性,简洁生动,有冲击力,交代了人物的关系,直接引发矛盾,推动故事发展。 ②场景:小说发生的地点场景集中且典型,栅门口、王三饭店就像戏剧舞台的具体场景,使故事的矛盾冲突更加聚焦,增强了戏剧张力。 ③情节:情节紧凑,故事集中在一天内,从天二哥醉酒打架到死亡,情节简单直接;冲突激烈,打架场面激烈,结局出人意料,充满戏剧性。 10.本题句意为:杜牧刚强、正直,有耿直的节操,敢于议论国家大事,指明和陈述其中的利弊得失特别中肯。兵法和军事,平时都尽心留意。曾经因为堂兄杜惊出将入相,而自己仕途困顿挫折,怏怏不乐,心气难平。 “兵法戎机”的意思是“兵法和军事”,是并列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从兄惊更历将相”与“而己困蹶不振”是将杜牧与堂兄做对比,所以从“而前边断开”,排除D项。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A.两者意思相同。 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D.“被崔郾赞为‘王佐才’”分析错误,从原文“太学博士吴武陵策蹇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可知称赞杜牧为“王佐才也”的人是太学博士吴武陵。 13. 本题第一句重点字词:“鼎”“玉”“金”“珠”名词活用为动词,翻译为“把宝鼎看作……”“把美玉看作……”“把黄金看作……”“把珍珠看作……”;“弃掷逦迤”,丢弃得到处接都是。 第二句重点字词:“历”,历任;“以”,凭借;“知制诰”,唐朝时指掌管起草诏令;“迁”,官职升迁。 14.题干要求整理文段二侧面描写内容,可知本题的答题区域在文段二。 从“‘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朗诵之,郾大加赏”可总结出:十几个文士,扬眉抵掌,共读《阿房宫赋》,崔郾听完《阿房宫赋》也是赞不绝口; 从原文太学博士吴武陵“请公与状头”“辞容激厉”可总结出:太学博士吴武陵极力举荐杜牧; 参考译文 (2) 杜牧,字牧之,是京兆人,善于写文章。开始时参加科举考试未中,到东都洛阳,当时的主考官是礼部侍郎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骑着劣马拜见崔郾说:“您凭着崇高德行,巨大声望,为圣明的君王选拔人才,我怎敢不略给予如微尘滴露般的微小帮助。前几日偶然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