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19282

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5-1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574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湖北省,答案,试卷,语文,考试,期中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 A 2. D 3. C 4. ①材料一主要围绕孔子的“诗教”观,强调诗、礼、乐在道德修养中的作用,尤其是《诗经》作为修身养性的教科书,并探讨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②材料二则侧重儒家修身立德、社会伦理、治国理政及教育方法,强调以“仁”为核心,注重修身、和谐人际关系、以德治国及教育方法的现代借鉴意义。 (每点2分,答对两点得4分) 5. ①以德治国:孟子主张“保民而王”,强调仁政,反对暴力强制,体现了儒家以德治国的理念。 ②民本思想:孟子提出“制民之产”,关注民生,强调民为邦本,符合儒家“民贵君轻”的思想。 ③仁爱精神:孟子劝说齐宣王实施仁政,体现了儒家“仁”的核心价值观,强调关心和爱护民众。 ④修身立德:孟子强调君主应修身以安百姓,符合儒家“修己以安人”的思想,强调内圣外王。(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 6. B 7. C 8. ①马是父亲稻田的形状,父亲在来信中对不断扩大播种面积,让“马蹄”踏进村庄的展望激昂豪壮,踏马而归、烈马嘶鸣的豪壮画面是“我”由此展开的想象。②骑马回来可以凸显父亲归来时神气的样子,对此的想象表明此时“我”对父亲的崇敬之情。③父亲骑马回来与其他人坐车回来形成对比,骑马回来象征父亲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坚守。 (每点2分,答对两点得4分) 9. ①小说中的人物具有诗意化的追求。小说中的父亲在五十岁那年决定出远门,他一路流浪,只为了寻找最适合种水稻的土地。和村人顺城市化浪潮进城的选择相比,父亲的坚守诗意而浪漫。②小说主题表达具有诗意。父亲对种地的执着终于感染了“我”,小说借此展现了城市化进程中那种对土地的坚守所具有的动人力量,主题具有诗意美。③善用象征手法。小说中马、父亲的衣服、绿色谷芽等意象既是实指,又是虚指,意蕴丰富,撑开了叙事的弧度,构成小说整体丰盈的意义。④小说语言充满诗意。小说中对稻花、海边的稻田、月光下的衣服等的描写形象而细腻,富有画面美;善用修辞,“把地卷起来带走”,“他又把自己栽进了地里”,父亲“被一片蔚蓝的大海拦住”等表达凝练而形象。 (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 BDG 11. D 12. C 13. (1)我把你从仇敌中选拔出来,委任你担当朝廷中枢机要的职务,你看到我有过错,没有不劝谏的。(“拔”1分,倒装句1分,“非”1分,句意1分) (2)想到(君位)高而险,就不忘谦虚谨慎,加强自身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 (“念”1分,“自牧”1分,“下”1分,句意1分) 14. ①房玄龄:尽心尽力,忠诚尽职。他竭尽心力辅佐太宗,日夜操劳,做事认真细致,一心为朝廷事务,被人称赞为良相。②杜如晦:才能出众,断事如流。他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在国家军政事务繁多的时候,能够迅速做出判断,处理事务顺畅,很为当时的人佩服。③魏征:有治国之才,性格刚直。他向来有治国的才能,敢于直言进谏,不屈不挠,指出太宗的错误,阻止太宗做错事。(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5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房玄龄,最初在隋朝做官。唐太宗李世民攻占渭北时,房玄龄拄着拐杖到军门求见。唐太宗一见到他,就好像见到老朋友一样。房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于是就竭尽全力(辅佐唐太宗)。他总管朝廷各部门政务之后,日夜虔诚恭敬,用尽心思,竭尽忠诚,不想让任何一件事处理失当,谈论的人都称赞他是贤良的宰相。杜如晦,起初担任秦王府兵曹参军,不久后升迁为陕州总管府长史。当时秦王府中有很多杰出的人才,被调往外地任职的人很多,唐太宗为此感到忧虑。房玄龄说:“王府中的幕僚离开的虽然多,但这大概不值得惋惜。杜如晦,是辅佐帝王的人才。如果大王只想守住藩王的地位,安分守己,那么就没有用他的地方;如果一定要开创大业、治理天下,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