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4月期中提升考 生物学(A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30%)+选择性必修3(70%)。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小朋友甲伸手摘玫瑰花时被尖锐的刺扎手后缩回,小朋友乙欲触碰带刺玫瑰时被大人告知会扎手后缩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小朋友缩手的过程都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B.两个小朋友缩手的过程均只需脊髓的参与 C.小朋友乙缩手反射过程参与的神经元数量多于小朋友甲 D.小朋友甲被扎手后在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产生痛觉 2.植物细胞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大豆和玉米间作模式耕作中,间作密度过大对大豆有明显的遮阴现象,会引起大豆出现茎节和叶柄伸长速度加快,抑制茎产生分支,形成顶端优势等现象。研究其原因发现,遮阴会改变红光与远红光的比值,激活光敏色素从而促进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合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光敏色素是一种色素—蛋白复合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 B.玉米的遮阴作用会导致红光与远红光的比值增加 C.大豆茎产生分支减少,出现顶端优势是因为遮阴导致大豆体内生长素合成增加 D.大豆体内生长素和赤霉素合成增加能够使大豆茎节和叶柄伸长速度加快 3.长白山海拔2 100米以上地区气候恶劣,经过数百年演替,形成如今地毯式的苔原。研究人员在长白山苔原带的牛皮杜鹃一笃斯越橘群落和小叶章一牛皮杜鹃群落一定区域内放置开顶式增温箱,3年后检测各群落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是指从群落中随机抽取的两个个体不属于同一物种的概率),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群落 处理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 牛皮杜鹃—笃斯越橘群落 对照 0.79±0.001 增温 0.78±0.002 小叶章一牛皮杜鹃群落 对照 0.73±0.001 增温 0.66±0.006 A.一般来说,苔原带群落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低于热带雨林 B.影响辛普森多样性指数的因素只有苔原带群落物种数目 C.气候变暖可能会使长白山苔原带的优势种发生改变 D.据结果推测气候变暖对牛皮杜鹃一笃斯越橘群落的影响较小 4如图1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图2是“绿色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能量的去向示意图,a、b、c表示同化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1中共有4条食物链,鹰占第三、四营养级 B.图2能量a的去向中,d、g分别表示呼吸作用消耗、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C.能量a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鼠和鹰同化量的去向不完全相同 D.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5.重金属盐对生物体具有毒害作用。下表为某湖泊中甲~戊几种鱼类体内的 Hg和Pb含量(单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体内 Hg和Pb含量最少,推断甲属于该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根据表中数据推测,丁和戊很可能是肉食性动物 C.乙和丙占据相同的营养级,丙和丁不可能处在同一营养级 D. Hg和Pb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体形越大的生物体内含量越多 6.朱鹮有着“东方宝石”的美誉,1981年全球仅在陕西洋县发现了7 只。由于初始数量过少,且高度依赖在传统方法耕种的稻田里取食,保护难度很大。我国政府通过采取广泛的保护措施,2023年底全球朱鹮数量已经突破一万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1981年,研究人员调查洋县地区朱鹮种群的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方法可能是逐个计数法 B.通过保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