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城实验学校4月月考试题 学科:九年级化学,分值: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Ca 40 Fe 56 Cu 64 Zn 65 Ag 108 Ba 1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 我国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开始用盐,盐的种类更多,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解说了一种药用“黑盐”的制作方法。下列有关描述中,涉及化学性质的是 A. 日晒生霜 B. 质重而黑 C. 见水即化 D. 见火愈坚 2. 在厨房烹饪西红柿炒鸡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自来水是纯净物 B. 西红柿富含多种维生素 C. 加碘食用盐中的“碘”指碘单质 D. 制作餐盘的陶瓷属于金属材料 3. 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A. 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碳酸氢钠溶液 B.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不能放在纸上,要放在玻璃器皿中,如小烧杯,表面皿等 C. 实验室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先加热,再向玻璃管中通入一氧化碳 D.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确定气体纯净后再点燃 4. 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芯片产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氮化镓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之一,如图是镓元素(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镓属于金属元素,m=3 B. 镓元素的位置在Z处 C. 镓形成的阳离子为Ga3+ D. 镓与铝电子层数相同 5. 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4年7月26日在法国巴黎举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主体育场的紫色跑道以贝壳(主要成分)为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B. 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穿着的服装主要成分为涤纶,属于天然纤维 C. 奥运火炬的燃料是生物天然气(主要成分、CO),利用了它们的可燃性 D. 体育场的钢结构造型采用压弯成型技术,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 6. 下列对实践活动中涉及的化学知识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践活动 解释 A 用木炭烧烤食物 木炭具有吸附性 B 用小苏打烘焙糕点 发生反应产生气体 C 用硝酸铵和水制冷敷袋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D 用尿素[]给绿植施肥 尿素是一种氮肥 A. A B. B C. C D. D 7. 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常用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中和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所以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 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 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但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8. 科学思维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示例说法错误的是 A. 比较: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故两者的物理性质相同 B. 分类:塑料跳绳、橡胶排球和尼龙球网的主要材料均属于合成材料 C. 分析: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因为通电时稀有气体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 推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9. 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 图1: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氢气 B. 图2: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C. 图3:证明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D. 图4: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0. 下列图像不能够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将一定量石灰石高温煅烧 B. 向等质量的镁、锌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C. 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锌粉 D. 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 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17:8 B. 在反应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C. 生成C和D的分子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