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21010

8.2《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10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2843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教学设计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 8.2《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八课的第二框,本单元围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旨在让学生感悟其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形成总体性认识并增强文化自信。本课从实践层面出发,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里主动弘扬和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内容主要涵盖三层:中华传统美德是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包括做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的人这五个小层次;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关键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一定的道德认知基础,但在道德行为的稳定性和自觉性上仍有待提升。他们对中华传统美德有初步认识,比如知晓尊老爱幼、诚信友善等概念,但理解较为表面,且容易受多元文化和网络信息影响,在传统美德与现实行为的衔接上存在困惑。同时,该年龄段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实践意愿,渴望展现自我价值。因此,教学中需结合其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生动案例与实践活动,帮助他们深化对传统美德的理解,增强践行的主动性与坚定性。 三、核心素养目标 道德修养:帮助学生掌握传统美德的具体内涵,提升道德判断与行为选择能力,自觉践行自强不息、孝老爱亲等美德。 健全人格:借助中华传统美德的浸润,塑造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且勇于担当的健全人格。 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鼓励从身边小事做起,主动弘扬传统美德,积极参与社会道德实践活动。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中华传统美德是道德建设宝贵资源,掌握践行传统美德的具体要求。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传统美德真正落实到日常行为中,解决知与行脱节的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中华美德》MV,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生动展现了诸多传统美德场景,如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在刚才的歌曲中,你听到了哪些熟悉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些故事让你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点评,顺势导入新课:“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精神。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新课讲授 1.中华传统美德是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展示材料:教师展示一段文字材料,内容包括我国古代思想家关于道德的论述,如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同时展示现代社会中传统美德在道德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案例,如“感动中国”人物中体现传统美德的事迹。 思考讨论: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什么说中华传统美德是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在生活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2.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要求 (1)做自强不息的人 案例展示:展示残疾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克服身体残疾,取得优异成绩的视频案例。 分析讨论:组织学生分析案例,思考“从这些运动员身上,我们看到了怎样的自强不息精神?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如何培养自强不息的品质?”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强不息就是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退缩、不放弃,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超越自我,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树立坚定的目标,培养顽强的意志。 教师总结: 内涵: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的精神动力。 要求: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