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21815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过洞庭》《游园》课件 (共47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254543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词,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杜甫 激趣导入 你,既见证了盛唐的繁荣,也见证了晚唐的衰落, 你,亲眼目睹了安史之乱,亲身体验了流离之苦。 你,远离朝廷,依然抱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伟大志向; 你,漂泊无依,仍然怀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的博大胸怀。 你,用如椽的巨笔和现实主义的态度,抒写出: 一部史,一段盛与衰,荣与辱的历史, 一种情,一种忧国忧民,家国天下的感情。 你就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杜甫。 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4.背诵全诗。 素养目标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走近杜甫 走近杜甫 杜甫人生阶段 阶段 特点 大事件及作品 读书漫游(712-745) 放荡齐赵间 裘马颇清狂 开元19(时20岁)年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代表作《望岳》。 困守长安(746-755) 忧国忧民 天宝六载(747年),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应试,落选。最后通过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得到一个看守兵器的小官。不久父亲去世,此后的生活变得艰难起来,43岁时幼子饿死。政治失意和生活穷困,让杜甫诗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的视野从个人转向了全社会。 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人生阶段 阶段 特点 大事件及作品 陷贼与为官(756-759) 现实主义高峰 45岁时安史之乱爆发,被叛军俘获,押到长安。后潜逃到凤翔,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被贬华州司功参军。47岁丢官入蜀。建下一所草堂,过着相对舒适的生活。但山河破碎,风雨飘零,好友李白、高适相继离世。 代表作:《春望》“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思想深邃 诗风沉郁 弃官携家逃难至成都,后蜀中军阀作乱,漂流到梓州、阆州。后去投靠剑南节度使严武,严武死后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作品:《春夜喜雨》《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 杜甫诗作 代表作品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风格特色 沉郁顿挫 “沉郁”指思想内容。“沉”即“深”,指内容的深刻、深广、深厚。“郁”即“积”,指内容的真实、凝重、含蓄。 “顿挫”则指艺术形式。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情感的千回百折、节奏的徐疾相间、音调的抑扬顿挫、旋律的跌宕起落,形成了“顿挫”音乐美。 思想内容 ①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同情。 ②忧国忧民,表现出深挚的爱国情感。 ③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表现强烈的憎恶之情。 ④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相关背景 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