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A、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 a、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B、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①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 ②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③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 7.2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温故知新 8.1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政治认同: 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道德修养: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做人处世的根本准则,养成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健全人格: 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责任意识: 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培育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 教学难点 中华传统美德的地位和作用。 核心素养目标 自主学习 中华传统美德的地位和作用 (为什么) 01 美德的内涵或具体体现?(是什么) 02 要求:阅读教材P65-68,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 道法 观看视频,共探美德价值 “礼”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促进社交和谐、提升个人修养、维护社会秩序、传承中华文化。 1.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重要性/作用) 1.为什么要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意义)P65、66 ①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②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运用好这些宝贵道德资源,有助于我们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惑,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蓝字) 总结归纳 精忠报国,心怀家国 育子向善,榜样学习 和谐谦让,兄友弟恭 保持本心,拒贿守廉 守节不移,忠诚祖国 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流传已久、脍炙人口的美德故事,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P66探究分享“品读《元史》-从许衡身上悟美德内涵” 1.许衡说的内心的主人指什么? 2.你怎样理解““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自己的道德观念和原则” “体现了他坚守内心的道德标准,即使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不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动摇自己的原则 ,做到自我约束。” 元代大学者许衡同众人一起逃难,时值盛夏,人们又饥又渴。有人发现路边有一棵梨树,大家便争先恐后去摘梨。许衡却端坐树下,不为所动。人们问他为何,他答道:“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们说乱世中梨树无主,许衡说:“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 P67相关链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内涵。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合称“八德”,是对诸多德目的概括总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①孝,指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和爱戴; ②悌,本义指对兄长的敬爱和恭顺,也泛指对同辈和朋友的尊敬和友善; ③忠,指尽心竭力、尽职尽责,常指为国尽忠; ④信,指讲诚信; ⑤礼,指为人处世懂礼貌、讲规矩; ⑥义,指做事情符合道义; ⑦廉,指廉洁奉公; ⑧耻,指自尊自重,有羞耻之心。 “修其孝弟(悌)忠信”———《孟子》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 你如何评判以下这些行为? 1.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2.这一荣辱观念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标准。 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 环节二:学习典故,解读美德内涵 见贤思齐焉,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