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学年第二学期小学期中学业质量监测 六年级科学试卷 (说明:本试卷共4页,合计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60分) 1.在校园生物大搜索中,下列哪个最不容易看到 ( )。 2.如题2图,新能源汽车在充电时,它的能量转化过程主要是 ( )。 A. 电能→化学能 B. 电能→热能 C. 电能→动能 3.如题3图所示,拉长的橡皮筋中储存了什么类型的能量 ( )。 A. 动能 B. 热能 C. 势能 4.下面哪种生活场景利用了化学能 ( ) A.电视机工作 B.遥控玩具车运动 C.微波炉加热食物 5.很多楼道的电灯采用了声控开关。声音能控制开关,说明( )。 A.声音具有导电性 B.电能可以转换为声能 C.声音具有能量 6.小明在制作电磁铁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 A.将导线随意缠绕在铁钉上 B.先连接电池再绕线圈防止漏电 C.将导线按同一个方向缠绕在铁钉上 7.电磁铁工作时能量转化过程是 ( )。 A. 磁能→电能 B. 电能→磁能 C. 热能→电能 8.下面不是生物栖息地的必要条件的是 ( )。 A.提供生物游戏活动的场所 B.提供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庇护所 C.提供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水和食物 9.我国修建青藏铁路时,在穿过可可西里、楚马尔河、加索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上采取了绕避、设置通道等措施,这样做 ( )。 A.体现了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能减少青藏铁路的建设投资 C.有利于保护当地的动物和环境 六年级科学试卷 第1页 共4页 10.长颈鹿喜欢栖息在稀树草原、灌丛、开放的合欢林地、树木稀少的半沙漠地带。根据长颈鹿的栖息环境分析,可知它生活在 ( )。 A.温带地区 B.寒带地区 C.热带地区 11.下列动物行为的变化不属于季节变化引起的是 ( )。 A.大雁南飞 B.蛇冬眠 C.猫头鹰夜间活动 12.如果地球上所有分解者突然消失,下列哪项最有可能出现 ( )。 A.土壤越来越肥沃 B.动植物遗体堆积 C.空气中氧气大幅增加 1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哪种的关系 ( )。 A. 互惠互利 B.相互利用 C.捕食与被捕食 14.蜜蜂用蜡密封储存花蜜的蜂房,如题14图所示,最主要的目的是 ( )。 A.加固蜂巢,避免被风吹散 B.保持温暖,适合蜜蜂产卵 C.应对气候变化和食物短缺 15.如题15图是稻田里的几种生物,关于由它们构成的食物链,正确的是 ( )。 A. 青蛙→小飞蛾→水稻→蛇 B. 水稻→小飞蛾→青蛙→蛇 C. 小飞蛾→青蛙→蛇→水稻 16.超声波眼镜清洗机工作时,清洗槽内不断产生小气泡 (如题16 图所示)。这些气泡破裂时就能带走眼镜上的污渍,这主要利用了哪种能量的作用。( )。 A. 磁能 B.化学能 C. 声能 17.对于长在树下的蘑菇,如题17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蘑菇是分解者,分解枯枝落叶获取营养 B.树活着时不会主动给蘑菇养分 C.蘑菇和树是竞争关系 18.小明了解到一些蜗牛当温度低于15℃,高于33℃时休眠,低于5℃或高于40℃,则可能被冻死或热死,所以蜗牛需要 ( )。 A. 冬眠 B. 夏眠 C.冬眠和夏眠 19.如题19图中,拉开的小球松手后,你能观察到 ( )。 A.四个小球都会向右摆动 B.右边两个小球都会向右摆动 C.只有最右边的小球会向右摆动 六年级科学试卷 第2页 共4页 20.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我们将青蛙全部捕杀,下列曲线表示蝗虫的数量变化最合理的是 ( )。 二、实践探究题 (每空2分,共28分) 21.(16分)小明想要用透明的塑料瓶、土壤、小草、和小虫制作一个生态瓶,来研究生物、非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题21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制作的这个生态瓶属于 (选填“水域”或“陆地”)生态瓶。 (2)小明选择透明塑料瓶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水分蒸发和避免小虫逃脱 B.便于观察并保证植物光合作用 C.美观且轻便 (3)制作生态瓶时,第一步需对湿润土壤进行的操作是 。 A.用力压实,防止松动 B.铺平,保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