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28317

备考2025年中考化学第二轮复习学案----元素的循环和物质的转化(含解析)

日期:2025-05-09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3次 大小:6267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备考,解析,转化,质的,循环,元素
  • cover
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非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 S+O2SO2 (硫黄是一种淡黄色粉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O2CO2 4P+5O22P2O5(白色固体) N2+O22NO 2NO+O2===2NO2 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 2.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 CO2+H2O===H2CO3 H2CO3 △ CO2↑+H2O SO2+H2O===H2SO3(形成酸雨的原因) SO3+H2O===H2SO4 3NO2+H2O===2HNO3+NO 二、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2Mg+O22MgO(耀眼白光) 3Fe+2O2Fe3O4(火星四射) Fe+S △ FeS(铁粉与硫粉混合加热后即可反应,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金属单质和某些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2Fe+3Cl22FeCl3 Cu+Cl2CuCl2 2.金属与氧化物反应 2Mg+CO22MgO+C 8Al+3Fe3O49Fe+4Al2O3 3.金属氧化物与水的反应 CaO+H2O===Ca(OH)2(放出大量的热) Na2O+H2O===2NaOH K2O+H2O===2KOH BaO+H2O===Ba(OH)2 活泼金属的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MgO、FeO、Fe2O3、CuO等氧化物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三、金属的冶炼 金属氧化物与还原剂(C、CO、H2等)在高温下反应,还原剂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使其还原成金属单质。 C+2CuO2Cu+CO2↑ C+CO22CO CO+CuO△Cu+CO2 H2+CuO△Cu+H2O (盛放CuO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先通H2,再加热,防止氢气与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实验停止后,继续通H2,直至试管冷却,防止灼热的铜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CuO) 四、物质转化的规律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历来是中考的重点。将它们的知识网络化、熟练掌握尤为重要。对其进行总结归纳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图为归纳物质转化规律常见的“八圈图”。 图中每一条线都表示各种物质间的相互关系。从一种物质出发就是这种物质的主要性质,箭头的指向就是这种物质的制备。图中横向表明了不同类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这些反应都生成盐这类共同产物,由此可得出十种生成盐的 方法: 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 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 金属+盐―→新盐+新金属 金属+酸―→盐+氢气 酸性氧化物+盐―→盐+水 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酸+碱―→盐+水 酸+盐―→新酸+新盐 碱+盐―→新碱+新盐 盐+盐―→新盐+新盐 图中纵向表明了由单质到盐的转化关系,如: Na―→Na2O―→NaOH―→NaCl C―→CO2―→H2CO3―→Na2CO3 例1、如图表示了初中科学中一些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是(  ) A.圈Ⅰ中发生的反应都是分解反应 B.利用反应①可制得纯碱 C.利用反应②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D.圈Ⅱ中的化学反应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例2、某同学在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后,绘制了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取MgSO4的思维导图,其中所选用的物质错误的是(  ) A.①—Mg B.②—MgCl2 C.③—H2SO4 D.④—Mg(OH)2 例3、下列表中各组物质不能按照图中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完成)转化是(? ) ? 例4、物质王国举行一场趣味篮球赛,某队由铁、二氧化碳、硫酸、氢氧化钙、氯化铜五名“队员”组成,比赛中由氯化铜“队员”发球,“队员”间传球,最后由D位置“队员”投篮进球完成一次有效进攻。场上“队员”位置及传球路线如图所示,图中连线间物质可以相互反应。则D位置“队员”代表的物质是(  ) A.铁 B.二氧化碳 C.硫酸 D.氢氧化钙 例5、下列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Fe2O3→Fe???B.CO2→CO?????C.NaNO3→NaCl?????D.CO2→CaCO3 例6、用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杂质的某种还原性气体测定一种铁的氧化物(FexOy)的组成,实验装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