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2944

苏教版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第六专题《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商山早行》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2份打包)

日期:2025-10-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6次 大小:285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苏教版,打包,2份,学生,教师,商山早行
    《商山早行》活动单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能够借助注释读懂并能初步鉴赏温庭筠的诗歌 2.鉴赏温庭筠高超的写景状物技巧,弄清《商山早行》的“言外之意”。 3.学习掌握分析诗歌意境的基本方法。 4、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鉴赏温庭筠高超的写景状物技巧。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本诗的“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 【教法、学法】 1、诵读引导法、探究谈论法; 2、活动单导学法; 【活动过程】 一、预学单: (1)、为下列粗体字注音。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 )叶落山路,枳( )花明驿( )墙。因思杜陵梦,凫( )雁满回塘。 (2)、看注解,进一步理解诗歌的语言,用散文语言串通诗歌理解大意,并和同学交流。 清早起马车铃响声叮当,出门人想家乡倍感悲伤。 雄鸡唱茅草店残月当空,踏寒霜人脚印留板桥上。 槲树叶纷纷落满山满路,月光下枳树花映照驿墙。 思故乡我昨夜梦会杜陵,春天里凫和雁布满池塘。 (3)了解背景介绍、解题、内容提要;圈画主要信息; 1、解题: “商山早行”与“兵车行”中的“行”是否于是相同? 2、作者、背景介绍:温庭筠,字飞卿,山西 出卷网祁县人。是晚唐颇有影响的一位诗词名家。生于唐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卒年不详。温庭筠貌丑好色,不修边幅,行为放荡,但是天资聪慧,文思敏捷,而且精通音律,擅长诗赋。因此,他在士大夫中名声不好,认为他“有才无行”、“德行无取”。在唐文宗、唐宣宗年间他曾三次参加进士考试,都名落孙山。所以他在政治上一生是不得意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又擅长填词,词与韦庄并称“温韦”。是最早大量写词的作家。“花间派”鼻祖。 温庭筠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这首 出卷网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在家千日好,出外时时难”。在封建社会里, 出卷网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道出远行人的共性情感。 二、活动单 【活动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典诗歌,到唐朝达到了 出卷网它的巅峰。即便到了晚唐,也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今天我们就来领略晚唐诗歌的风采。《商山早行》是唐代著名的羁旅行役诗之一,为诗人离开长安时所作 。 【活动二】检查预习 交流预习单1 请学生有感情朗读,要求:注意把握节奏、情感。 【活动三】品读,鉴赏评析 1、这首诗写的是“商山早行”,诗中既有“早行之景”又有“早行之情”。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出行之“早”? 2、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情景再现,描绘出一幅画面。 情景重现: 3、小结: 三、训练巩固单:请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改写成十二字或二十四字的对联。课题:《商山早行》(课型:新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能够借助注释读懂并能初步鉴赏温庭筠的诗歌 2.鉴赏温庭筠高超的写景状物技巧,弄清《商山早行》的“言外之意”。 3.学习掌握分析诗歌意境的基本方法。 4、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鉴赏温庭筠高超的写景状物技巧。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本诗的“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 【教法、学法】 1、诵读引导法、探究谈论法; 2、活动单导学法; 【活动过程】 一、预学单: (1)、为下列粗体字注音。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 )叶落山路,枳( )花明驿( )墙。因思杜陵梦,凫( )雁满回塘。 (2)、看注解,进一步理解诗歌的语言,用散文语言串通诗歌理解大意,并和同学交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