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WORLD LIVING FOSSIL MUSEUM 1 我是袋鼠。 我是鸸鹋。 桉树 金合欢 当欧洲殖民者于18世纪踏上这片土地时,他们带来的动物(如兔子、狐狸、骆驼)仿佛突然闯入了“新手村”。本土缺少大型食肉动物,使得这些入侵动物几乎没有天敌,在澳洲泛滥成灾。 此外澳大利亚适宜的自然环境,为食草动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思考:澳大利亚为什么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在世界地圈上找出澳大利亚四周濒临的海洋及其位置特点。 东临太平洋; 北面隔海与亚洲相望; 南面隔海与南极洲相望。 西临印度洋; 特点:四周为茫茫海洋围绕 太平洋 印度洋 亚洲 南极洲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总结:澳大利亚为什么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几千万年前与其他大陆分离 自然环境单一 缺少天敌 长期孤立 生物演化慢 没有大型的野生食肉动物 人口少,人们重视保护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WORLD LIVING FOSSIL MUSEUM 2 29只 18世纪后期 欧洲移民第一次将29只美利奴羊带往澳大利亚 7500万 现在 目前澳大利亚有羊约7500万只,占世界总羊只数的1/6左右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绵羊头数世界第一 羊毛产量世界第一 羊毛出口量世界第一 羊肉产量世界第一 活动:澳大利亚为什么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旅游小活动:假如你是19世纪澳洲政府官员,是否决定发展养羊业? 以低矮高原和平原为主,地势平坦,适合放牧 Ⅰ地形 墨累河和达令河,以及大自流盆地提供水源 Ⅱ河流 以热带和亚热带为主,温度普遍较高,适合一年四季放牧 Ⅲ气候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活动:澳大利亚三大牧羊带的主要地形类型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 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 粗放牧羊带 西南东南沿海低平原 东南墨累河平原,西南沿海高原 高原西南部和大自流盆地东南部 活动:澳大利亚三大牧羊带与年降水量的关系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 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 粗放牧羊带 1000mm以上 500~1000mm 200~500mm 牧场名称 草场条件 产品条件 规模 类型 品质 产量 稳定性 粗放牧羊带 绵羊-小麦混合带 集约农牧带 较小 居中 大 人工草场 人工草场为主 多为天然草场 品质好 品质较好 品质差 不稳定 较稳定 稳定 高 较高 低 读图填写下面表格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活动:给小羊找家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细毛羊 喜欢温暖干燥的气候 半细毛羊 适应湿热的环境,惧怕干燥 肉用羊和肉毛兼用羊 喜欢温暖湿润、全年温差不大的气候 澳大利亚养羊业产业化、机械化程度高,耗用劳动力少。所产羊肉和羊毛主要用于出口,商品率很高。 旅游小活动:分析澳大利亚养羊业发展的其他优势条件 产业化、机械化程度高 人口少,商品率高 无天敌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总结:澳大利亚发展牧羊业的有利条件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地形 河流 气候 社会经济条件 地形平坦宽广、起伏不大;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天敌少 地下水丰富,河流流量大,牧草优良,草原广阔 气候类型多样,适合不同品种绵羊的生长; 在湿润的地区还可以发展混合农业 澳大利亚港口运输业发达;养羊产业化、机械化程度高;羊毛和羊肉市场需求量大等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总结:三大牧羊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河流的关系 牧羊带 粗放牧羊带 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 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 分布 西部高原西南部和大自流盆地东南部 东南部狭窄的沿海平原、西南部沿海 东南墨累河流域和西南沿海 地形 低矮高原和大平原 沿海平原,地势平坦,既适合牧羊又适合耕作 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面积广大,气候较为干燥,适合牲畜过冬和繁殖 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气候适宜,降水较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