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课堂笔记 1 古诗词三首 项目 内容 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豪放派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居士。 会认字 zá lí xú shū chú bō 杂 篱 徐 疏 锄 剥 会写字 zá xī qīng tíng dié sù xú shū máo yán wēng lóng lài bō杂 稀 蜻 蜓 蝶 宿 徐 疏 茅 檐 翁 笼 赖 剥 易错提示 书写时“疏、赖”左右宽窄相当,“剥”是左宽右窄。 多音字 bō(剥落)(剥夺) 剥 bāo(剥花生)(剥皮) 形近字 篱(篱笆) 稀(稀疏) 赖(赖皮) 离(离开) 希(希望) 懒(偷懒) 听写 词语 杂乱 稀少 蜻蜓 彩蝶 住宿 徐徐 疏远 茅屋 房檐 老翁 鸡笼 信赖 剥夺 词语理解 蛱蝶:蝴蝶的一种。 翁媪:老翁和老妇。 杂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 xìng。 清平乐:词牌名。“乐”,这里读 yuè。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 wú。 重点句 理解 1.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诗意: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也变得鲜亮饱满,田里麦花已雪白,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2.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诗意:夏天日长,篱笆边无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赏析:从侧面写了初夏农事正忙,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项目 内容 重点句 理解 3.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诗意:篱笆稀稀疏疏,一条小路伸向远方。客店旁的几棵树,枝头绽出嫩绿的新叶,还未形成浓密的树荫。) 4.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意:小孩子飞快地跑着,追赶着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一片菜花中,就再也找不到了。赏析:“急走”和“追”这两个动词十分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5.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诗意:草屋的屋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 6.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诗意: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老翁和老妇 ) 7.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诗意:大儿子在溪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8.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诗意:小儿子最淘气可爱,正在溪边躺着剥莲蓬。赏析:“喜”字表明了对小儿子的喜爱,“卧”字写出了小儿子的天真、活泼,反映出农村生活的恬静、闲适。) 背诵 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课文 主题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用梅黄杏肥、麦白菜稀写出了初夏江南的田园风光,表现了田园生活的恬静安详。而此时正是农忙时节,篱笆边只有蜓飞蝶舞,从侧面写出了农民早出晚归的劳作情景。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体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儿童追蝶”写出了儿童的天真、活泼。 《清平乐·村居》中,词人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清新秀丽的生活环境和富有生机、情趣的生活画面,表达了词人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的欣赏和赞美。 2 乡 下 人 家 项目 内容 会认字 gòu guān pǔ sù shuài tǎng fù dǎo huì xié 构 冠 朴 素 率 倘 附 捣 绘 谐 易错提示 “素”是平舌音,“率”是翘舌音。 会写字 gòu shì dūn fèng xù tóu lì shuài sǒng tà tǎng huì xié jì mián构 饰 蹲 凤 序 投 例 率 耸 踏 倘 绘 谐 寄 眠 易错提示 “谐”的“白”短撇不能丢,“饰”的右边短撇要盖住横。 多音字 guān(鸡冠花)(皇冠) 冠 guàn(冠军)(夺冠) 形近字 例(例如) 倘(倘若) 凤(凤凰) 列(列举) 淌(流淌) 风(风筝) 听写词语 构成 装饰 蹲下 凤仙 顺序 投下 照例 率领 耸立 踏步 倘若 绘画 和谐 寄存 催眠曲 屋檐 华丽 独特 甜蜜 梦乡 词语积累 四字词语:天高地阔 月明人静 甜甜蜜蜜 近义词:和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