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登泰山记 第七单元 语文 学习目标 1.积累“阳、阴、乘、限、循、负、烛、当、以”等重要实词和虚词,疏通文意。 2.抓住游记散文的特点,根据作者的行踪,梳理文章的写作脉络。 3.品读精彩的写景片段,赏析文中写景的妙处。 学习重难点 重难点: 1.根据作者的游踪,梳理文章脉络;结合写作背景,把握作者的登山情怀。 2.结合情境任务,体会作者讲究“义理、考据与辞章”三者相统一的文论主张。 3.将文中写景状物的精彩片段改写为现代散文诗,并比照原文,感悟作者“雅洁”的语言风格。 课前预习 《登泰山记》选自《惜抱轩诗文集》,作者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清代桐城人,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他因室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著有《惜抱轩全集》,他所选编的《古文辞类纂》在近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 桐城派: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三人并称“桐城三祖”,姚鼐被称为领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张,讲究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兼长,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写景散文尤有独特成就。 文学常识 课前预习 理解重点词 泰山之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这里指泰山的南面。 其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北面。 乘风雪: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 长城之限:界限,这里指城墙。 遂至山巅:顶峰,颠峰。 半山居雾:停留。 课前预习 戊申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极天云一线:尽,尽头。 绛皓驳色:杂,错杂。 尽漫失:模糊、缺损。 僻不当道者:偏僻。 明烛天南:名词作动词用,照。 理解重点词 导入新课 泰山文化风景区计划推出“名人与泰山”的文化主题游,旨在挖掘泰山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以“重走名人登山路”为亮点激发游客们的游览兴趣。我校受邀参与这一主题游的文化资源开发,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登泰山记》的过程中,完成“姚鼐与泰山”这一板块的策划方案。 今天我们一起完成这一任务! 导入新课 【任务提示】 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上课之前每个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广告宣传、行程安排、登山路线、景点解说的文案写作。课上进行小组间的展示、解说、讨论。 任务活动一:广告激兴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请按照课文第一段内容,结合你对泰山的了解,写一段介绍泰山的宣传语,激发游客们的游览兴趣。 新知讲解 举例 泰山雄伟壮丽,气势磅礴,汶济二水东萦西绕,古长城交界南北,素有“五岳独尊”之誉。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上极顶日观峰,更能领略泰山全貌,尽览无限风光。 新知讲解 我们的广告宣传语加入了一些凸显泰山雄伟壮丽的修饰语,在课文第一段的文字叙述中能读出这些特点吗 不能: 似乎作者只是客观叙述泰山的地理位置而已。 新知讲解 我们的广告宣传语加入了一些凸显泰山雄伟壮丽的修饰语,在课文第一段的文字叙述中能读出这些特点吗 能: 登上泰山之巅日观峰,汶济二川及古长城皆尽收眼底,更能欣赏到杜甫《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奇观,该是多么美妙的体验啊!这不正印证了泰山的雄伟壮丽吗 作者寥寥几笔的客观叙述,就勾勒出泰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游览价值,令人神往。 任务活动二:规划行程 任务指导:请同学们参考文中作者的游踪和景观介绍,安排“冬季泰山游”的旅游行程。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作者游踪: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遂至其巅———望晚日照城郭。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观道中石刻。 新知讲解 文中“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丁未”“戊申晦”“五鼓”这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