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1206

第一单元 2 红烛 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5-05-1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32873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一,单元,红烛,课件,24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红烛 第一单元 语文 学习目标 1.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学会通过查阅词典、网络、书籍等方式了解作家及写作背景。 2.学会通过画取关键词来标记体现诗人情绪的字词句。 3.学会基本的鉴赏诗句的方法,以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难点: 感知《红烛》体现的“三美”。 导入新课 1.回忆学过的有关闻一多先生的课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最后一次讲演》 2.请你谈谈对闻一多先生的印象。 在湖北浠水县闻一多纪念馆内的这段文字是他的家乡人民,也是整个祖国对他的追怀之辞。 新知讲解 一、创作背景 新知讲解 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先是专心作画,初有成就。然而,仍念念不忘对文学的深情,加上寂寞的异国生活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激发了他的创作冲动,创作了大量爱国诗篇。 1923年,闻一多第一部诗集《红烛》经郭沫若、成仿吾介绍,由泰东书局出版。 1923年,闻一多在美国,与美国科罗拉多学院中国同学会合影。(后排右起第二人为闻一多) 《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内容丰富广泛。既反映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对现实的不满,亦彰显了诗人希望献身艺术、报效家国之宏愿;既倾诉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厌憎,更洋溢着炽热的爱国思乡情愫;既有对爱情与自然的礼赞,也有对前途未卜的怅惘。其风格已初步呈现“三美”特质,即音律、绘画与建筑之美。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二、诗歌朗读 1.读准字音 吐出 烧沸 捣破 脂膏 慰藉 耕耘 新知讲解 1.读准字音 吐出(tǔ) 烧沸(fèi) 捣破(dǎo) 脂膏(zhī gāo) 慰藉(jiè) 耕耘(gēng yún)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三、小组文本分析 全班划分成 5 个小组,依次探究对应章节: 第 1 节一组,第 2、3 节一组,第 4 节一组,第 5 至 7 节一组,第 8、9 节一组。 各小组内部成员分工协作,深入研讨并交流。 最后每组选派 1 到 2 名代表上台,汇报本小组的研究体会与成果。 新知讲解 小组活动 (1)此节文字传达出何种情感? (2)运用了哪些艺术表现形式? (3)赏析其中的一个精彩语句 。 新知讲解 需要思考 新知讲解 四、成果展示 【思考】开头的“红烛啊”贯穿全诗,运用了什么修辞?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反复的修辞方法,局部复沓吟咏,形成诗节的排比,便于倾诉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 新知讲解 问题探究 是全诗抒情的中心和总纲。 【思考】第2节中说“一误再误”,而第3节却说“不误,不误!”前后是否自相矛盾 不矛盾。这两节诗,诗人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的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 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力的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 新知讲解 快读诗歌2-3节 【思考】第4节在形式上有何特点?诗人借“红烛”想要表达什么情感? 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自我振奋。诗人借红烛激励自我,袒露信念心愿。 “烧破”“烧沸”“救出”“捣破”等动词彰显其志,欲救民众于水火,以生命之火烛照世人,促其觉醒、热血涌动、奋起抗争,进而踊跃行动,谋取自身解放,尽显诗人历史担当。 新知讲解 朗读诗歌4 采取整句的形式,运用了反复。 【思考】你认为第5至第7节写了“泪”的哪些内容 冷酷的现实就是这样,你要创造光明,不但要牺牲自己,还要“流一滴泪,灰一分心”。但是,红烛的泪不会自流。红烛的泪便是对世人的贡献。诗人托物言志,他既已抱定献身祖国的心愿,也就不怕不幸的遭遇,那些带泪的诗行,可以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新知讲解 默读诗歌5-7 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对烛泪的思考及对红烛的劝慰抒发其在现实生活的旋涡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 新知讲解 齐读诗歌8-9节 此句运用了引用的手法。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