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1225

第三单元 9 项脊轩志 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5-05-1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5145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三,单元,项脊,轩志,课件,26张
  • cover
(课件网) 项脊轩志 第三单元 语文 学习目标 ①掌握、积累“注、当、楯、兀”等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掌握、积累“以、而”等文言虚词的常见用法。 ②体会本文以“不事雕琢”的语言委婉细腻地抒发情感的艺术魅力。 ③理解作者表达的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 ④体会本文所体现的眷恋家园的中华民族重要文化基因。 学习重难点 1.重要文言知识的积累和文章脉络的梳理。 2.本文语言艺术的鉴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体悟。 3.本文所蕴含的文化精神的体悟。 重难点: 第一课时 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 2024年,我们迎来了明代“唐宋派”文学巨匠归有光的453周年忌辰。为了纪念这位文学巨匠,昆山市计划在归有光的故居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并已组建专项工作组来负责活动的策划与筹备。 假如你是项目组的一员,你会如何围绕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志》来设计活动内容呢? 讲授新课 背景回眸 活动一 讲授新课 人事变迁感慨之作———《项脊轩志》的由来。 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斋名,其名字的由来有两说。一说是归有光的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泾,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另一说是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 《项脊轩志》分两次写成。前三段写于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当时归有光18岁,他通过所居项脊轩的变化和几件小事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人的怀念之情。在经历了结婚、妻死、不遇等人生变故后,作者于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又为这篇散文增添了补记。 大母过余曰( ) 人往,从轩前过( ) 讲授新课 一词多义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 轩东故尝为厨( )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 过 . . 动词,到 经过 为 . . . 动词,做,砌 动词,是 动词,作 动词,成为 . 讲授新课 轩址复原,新旧对比 活动二 讲授新课 项目组决定根据《项脊轩志》在项脊轩旧址还原项脊轩,但项目组成员对复原项脊轩修葺前还是修葺后的样式产生了分歧。请你完成下面活动任务,提供你的意见。 要求: 1.仔细阅读文本,梳理概括项脊轩修葺前与修葺后的样式的特点,完成表格。 2.回答你认为恢复哪种样式好,并说明理由。 讲授新课 1.仔细阅读文本,梳理概括项脊轩修葺前与修葺后的样式的特点,完成表格。 修葺前特点 具体内容 修葺后特点 具体内容 狭小 破漏 昏暗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余稍为修葺, 使不上漏。”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明亮 雅致 幽静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讲授新课 2.回答你认为恢复哪种样式好,并说明理由。 观点一: 我认为复原修葺前的样式好。因为修葺前的项脊轩虽然破旧,但是能够更真实地表现项脊轩的原貌,在此环境中更有利于游客了解归有光的那些故事。 观点二: 我认为复原修葺后的样式好。因为修葺后的项脊轩更能体现归有光对项脊轩这一书房寄寓的情感,置身于外有兰桂竹木为伴,内有满架图书为友的项脊轩中,也更能体会到作者所追求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文人情趣。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借助预习任务自主梳理了《项脊轩志》中重要的文言知识,学习了文章第一段———项脊轩的环境。 布置作业 根据本文内容,完成活动三的任务,并准备课堂展示。 第二课时 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 在上一讲中,我们通过预习作业自主掌握了《项脊轩志》中的核心文言文知识,并探讨了文章首段所描述的项脊轩的周边环境。今天,我们将继续完成后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