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1244

第一单元 3 蜀道难 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5-05-1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43070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一,单元,蜀道,课件,2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蜀道难 第一单元 语文 学习目标 ① 整体感知全诗的内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其意境,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② 反复诵读,因声求气,理解“诗仙”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以及理想追求。 ③ 熟读成诵,仔细品味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④ 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⑤ 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感情,品味李白“诗仙”的内涵。 学习重难点 重点: 整体感知全诗的内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其意境,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难点: 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感情,品味李白“诗仙”的内涵。 1.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 2.又如长河,浩浩奔放。万里一泻,末势犹壮。 ———曾巩 新课导入 相关常识 古体诗 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指唐代以前的四言诗、五言诗(成熟于汉代)、七言诗(成熟于唐代)和乐府诗。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们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有歌、行、吟等体裁。 作品背景 乐府旧题写新意 《蜀道难》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它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旧题写诗送别友人。 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新知讲解 “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巴蜀地区自古景色超绝,人才辈出。为赓续先贤精神文脉,厚植吾辈文化底蕴,蜀道申遗已启动,申遗组将征集“蜀道”文化景点解说词。今天我们熟悉的蜀道是古代由长安通往蜀地的道路,是李白名篇《蜀道难》中的胜景。 今天这节课我们跟随诗仙,走进他的那条蜀道、那片风景,致敬经典名篇《蜀道难》,传承文化,撰写一段景点解说词。 新知讲解 风景独好———走进蜀道,别样风景 活动一 新知讲解 1.朗诵课文,找出诗歌的主旨句 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围绕三叹,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表格。 反复三叹 角度 意境的营造 艺术手法 蜀道特点 一叹蜀道之高———开辟之难 历史 五丁开山 神话传说 难在隔绝(自古难行) 难在横绝(蜀道高峻) 难在壮绝(蜀道来历) 新知讲解 2.围绕三叹,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表格 反复三叹 角度 意境的营造 艺术手法 蜀道特点 二叹蜀道之险———攀越之难 山势 行人 环境 六龙回日 冲波逆折 黄鹤不得过 猿猱愁攀援 青泥九曲 山势峻危 人行艰难 悲鸟号古木 子规啼夜月 细节描写 (动作、神态) 虚实结合 映衬夸张 烘托、渲染 (以景衬情) 难在陡绝 (高下落差) 难在愁绝 (行人感受) 难在凄绝(景物凄清) 难在险绝(山水险恶) 新知讲解 2.围绕三叹,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表格 反复三叹 角度 意境的营造 艺术手法 蜀道特点 三叹蜀道之乱———安居之难 风光 现实 山峰之高 绝壁之险 猛虎长蛇 杀人如麻 夸张想象 动静、夸张 视听结合 难在危绝(剑阁险要) 难在惨绝(杀人惨景) 小结:如此多的画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自不待言;且无论写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确非他人之可及。 再从总体来看,其变化之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故沈德潜云“起雷霆于指顾之间”,绝非虚言! 新知讲解 思考 1.诗人给“畏———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鸟是“悲鸟”,树是“古木”。飞鸟雌雄相依,不敢失伴;月夜空山寂寥,子规声悲。诗人用这些感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人的愁思和蜀道空寂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