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1975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1单元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课件(共58张PPT)+练习含答案(教师用)

日期:2025-05-1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28679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论语,教师,答案,练习,PPT
    第一单元 1 课后巩固 能力提升 一、课后巩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侍:侍奉 B.居则曰 居:平日、平时 C.如或知尔 知:了解 D.以吾一日长乎尔 长:成长 【答案】 D 【解析】 长:年长。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毋吾以也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答案】 D 【解析】 A项“以”同“已”。B项“莫”同“暮”。C项“希”同“稀”。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 乎:语气词,相当于“吗” 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连词,或者 C.子路率尔而对曰 而:连词,表修饰 D.因之以饥馑 以:介词,用、拿 【答案】 A 【解析】 乎:相当于介词“于”,译为“比”。 4.下列句子中,“尔”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子路率尔而对曰 C.鼓瑟希,铿尔 D.夫子莞尔而笑 【答案】 A 【解析】 A项“尔”是代词,你们。其他三项均是作词尾。 5.下列句子中,句式类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居则曰:“不吾知也!”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异乎三子者之撰 D.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答案】 C 【解析】 C项是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024·安徽高三上阶段练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__,_____”两句,孔子并未直接向弟子发问,而是先从自己谈起。 (2)(2024·河北一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同样是治国三年,子路认为能达到的治理效果是“_____”,而且还知礼法;而冉有认为能达到的治理效果是“_____”。 (3)(2024·重庆万州高一下阶段练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陈述自己“足民”志向后,又补充了“_____,_____”这句话,显得十分谦虚。 (4)(2024·湖北高一下阶段练习)孔子与弟子交谈时循循善诱,《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因志趣与另外三人不同而有顾虑,孔子用“_____,_____”引导他积极表达。 (5)(2024·河北保定高一下阶段练习)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 【答案】 (1)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2)可使有勇 可使足民 (3)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4)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5)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二、能力提升 (2024·广东广州高二上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论语》通篇看起来都在讲修齐治平的义理,但并不会让人觉得__①__。相反,它简洁明了、形象生动,还能让人常读常新,随时翻开也总会发现一些细节的微妙之处,究其原因,在于其文本的一种文学性特质。文学性与情绪情感、表达手法、场景氛围、气韵节奏__②__,因为这种文学性,杨绛先生曾经在《我是怎样读〈论语〉的?》一文中说———四书”中我最喜欢《论语》,因为最有趣。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 总体而言,儒家以人伦教化为己任,圣贤是全民之师,绝不把自己与众生隔绝。但从文辞的表达特征来讲,同为儒家经典,《论语》与《中庸》和《大学》相比,传递出的是更加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如开篇《学而》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交友、日常交往,讲的都是来自百姓日用的生活场景和生活体验,是起居行事、待人接物,同时又是安身立命、政通人和,读来亲和惬意,循循善诱,明白通畅,从容不迫,令人顿生__③__之感。正所谓“_____”。 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