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198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3单元9说“木叶”课件(共38张PPT)+练习含答案(教师用)

日期:2025-05-1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2次 大小:10580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课件,教师,答案,练习,PPT
    (课件网) 第三单元 探索与创新 9 说“木叶”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体会文中所举诗句的意蕴,借鉴文中观点尝试分析更多的诗句。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基本观点,理解作者说理的层次与逻辑。 审美鉴赏与创造:梳理文中所说“木叶”与“树叶”的不同特征,品味诗词意象背后的意趣。 文化传承与理解:自主梳理更多的古诗词意象,加深对传统诗词的喜爱。 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 ?知人论世   ———盛唐气象”的提出者———林庚 简介:林庚(1910—2006),字静希,原籍福建闽侯,生于北京。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后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成就:他作为一名自由诗体的新诗人,尝试新的格律体;作为一名学者,林庚教授的研究主要涉及唐诗、楚辞、文学史等方面,显示出诗人学者的独有特色。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的论点“盛唐气象”。 代表作品:《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春野与窗》《问路集》,学术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唐诗综论》等。 ?背景回眸 提振诗坛精神 20世纪80年代,诗坛呈现出萎靡不振的景象,专门发表诗歌的报纸杂志寥寥无几。针对这种现状,林庚曾说:“当代诗歌路子不对……诗歌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诗化的语言、精练的语言,它需要从日常的生活语言中不断进行提炼,既不能脱离生活语言,又要超越生活语言。”本文正是通过对古代诗歌中“木”字的解说,说明诗歌语言的特点。 ?文学常识 “建安风骨”“盛唐气象”“少年精神”“布衣情———简说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时代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指出盛唐诗的特征是“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以后明清诗论家常把雄壮、浑厚二者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并称之为盛唐气象。 少年精神:“少年精神”这个术语是林庚先生在讲古代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见解。少年精神是中国文学最好的精神,它唤醒了一大批的文学青年。什么是少年精神?就是对社会的批判,对灵魂的追寻,敢于说“不”,敢于否定父辈,敢于发出赤子之音,少年的天真的声音足以感动无数人。《楚辞》是中国文学最宝贵的源头,其间体现少年精神的作品俯拾皆是,唐代诗人李白《将进酒》的洒脱、杜甫“一览众山小”的气度,表现出的年少轻狂,以及儒家的规矩、道家的神游气魄,无不诠释着少年精神。 布衣情怀:布衣情怀是古代平民知识分子坚守的一种信念。他们不畏于势,不惑于神,不弃尊严,孤守怀疑、叛逆,自由而旷达。布衣情怀,首先是布衣之道,就是心怀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布衣精神”除了深受儒、道思想影响之外,又受墨家的影响,重一诺千金,乐解危济困。布衣精神还很重视布衣之操、布衣之礼:贫贱生杀不能去其志,抱着济世天下的理想,又不趋炎附势。 ?整体感知 1.初读印象 《说“木叶”》中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 【答案】 真正目的是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内容概括] [内容概括] 《说“木叶”》一文,作者林庚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又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深入挖掘“木叶”中“木”字所蕴含的意境,从而阐发了“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特点。 2.文脉梳理 阅读课文,依据提取的信息完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