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2882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课件(共68张PPT)+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05-1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7次 大小:6849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阅读,练习,PPT,68张,高考,语文
    (课件网) 古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命题解读一:多文本比较阅读,提升阅读视野 命题变式1 以双文本形式呈现 一、(2024·雅礼中学4月模拟)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1~2题。(9分) 赠从弟三首(其二) [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悽,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西斋小松二首(其二) [唐]元稹 簇簇枝新黄,纤纤攒素指。 柔苙渐依条,短莎①还半委。 清风日夜高,凌云意何已。 千岁盘老龙②,修鳞③自兹始。 【注】 ①莎:同“蓑”,雨具名,用草或棕织成,披在身上以防雨,此处喻指蓑状松枝。②老龙:盘曲如龙的老松。③修鳞:积蓄力量。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元诗中的“纤纤”和“素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斋小松枝叶的形态,富有美感。 B.刘诗中的“瑟瑟”写出了山谷中风的声音,“冰霜”则展现了松树所处环境的恶劣。 C.刘诗中“一何”有“多么”之意,不仅突出风的猛烈,更表现了松枝的刚劲坚韧。 D.两首诗善用细节描写展现松之形态,元诗表现松树之“小”,刘诗突出松树之“高”。 √ D [D项,“两首诗善用细节描写”错。刘诗无细节描写,元诗前四句为细节描写。“刘诗突出松树之‘高’”错,刘诗所写松树在高处,是为凸显松树不畏劲风的坚韧。] 2.两首诗均以松树寄托感情,但所抒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_____ _____ _____ [解析] 刘诗“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写出了松树不畏劲风的坚韧,“冰霜正惨悽,终岁常端正”,尽管冰霜正寒,但是松树却长年保持高洁,写出了松树不畏严寒的坚韧与坚贞。最后一句“松柏有本性”更是写出松柏的坚贞自守。结合意象的含义,以及题目“赠从弟”可以判断,诗人是以松柏来勉励从弟,希望他能够像松柏一样坚贞自守,坚韧不拔。诗歌属于托物言志,应该也是一种自我勉励,希望自己也能有松柏一样的气节。元诗写“清风日夜高,凌云意何已。千岁盘老龙,修鳞自兹始”,即使自身渺小,也要有远大志向;千岁松树也由小松长成。表明一个人如果想要有所成就,需立志高远,而且从小积蓄力量。 [答案] ①刘诗写谷中青松刚劲且不畏劣境,表明自己志向坚贞,同时也借以勉励从弟。②元诗写千岁松树也由小松长成,表明如想有所成就,需立志高远且从小积蓄力量。 二、(2024·华南师范附中二模)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3~4题。(9分) 牧牛图 田 锡 干戈扰扰遍中州,挽粟车行似水流。 何日承平如画里,短蓑长笛一川秋。 病 牛 李 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牧牛图》是一首题画诗。画里送军粮的牛车,就像流水一样,写出牛车之多,突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 B.《牧牛图》中诗人所描绘的“承平”社会场景指的是一幅在秋天原野上牧童吹笛放牧的美好画面。 C.《病牛》首句写牛为主人耕田千亩,收获千箱,两个“千”显出牛的辛劳,突出牛的功绩,虽无病字,却有病因。 D.李纲对杜甫极为推崇,“但得众生皆得饱”,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感很相似。 √ A [A项,“画里送军粮的牛车”错。田诗前两句写社会现状,现实中送军粮的牛车如流水一般多;后两句写画中场景,画中的牧童在秋天的原野上吹笛放牧。] 4.两首诗均以牛入诗,主要手法与主旨却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_____ _____ _____ [解析] 田诗:主要运用对比手法,现实中的“似水流”凸显牛车之多,暗示战乱不休;画中的“短蓑长笛一川秋”反映天下承平,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