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五单元 记游天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其实也是一种 “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本单元 的课文都是游记。 阅读这类文章,可以让我们丰富见闻,增 长知识,开阔眼界。 所至( 线 索 ) : 作者的游踪(实录游程或视角的变换) 所见( 主 体 ):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 所感( 灵 魂) :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 记叙型游记: 以记录行程为主 抒情型游记: 抒发感情为主 写景型游记: 描绘景物、景观为主 说理型游记: 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 文体知识 游 记 游记,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 游记三要素: 游记的分类: 移步换景是指不固定视点 (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 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和说明下 来。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 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 定点换景是指作者的立足点不变,而从不同角度描绘不同 方位景物的写作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描写层次清楚, 鲜明逼真,给人以如临其境、如在目前的感觉。 游记写法 第五单元学法指导 · 学 习 本 单 元 : ① 要 了 解 游 记 的 特 点 ② 把 握 作 者 的 游 踪 、 写 景 的 角 度 和 方 法 ③ 揣 摩 和 品 味 语 言 。 游记散文的阅读策略 梳理游踪,把握景物特点 所至 圈画出文中有关时间、地点和视角转换的关 键词句,画出游踪图。 找出描写“所见”的句段,圈画出精妙的用 词、句式、修辞、 表达方式等,选择恰当 的角度赏析语言,明确景物特点,体会作者 情感。 圈画出由景而生发的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 引发联想的句子、理性思考的句子,结合景 物特点或作者的人生经历,研读分析,理解 内涵。 体会作者寄寓在景物中的情感,理解作者对 景、人、事的感悟与思考 所 感 揣摩重点景物描写,欣赏、领会作品的语言 风格 所 见 体裁:游记散文 选自《梁衡文集》 壶口瀑布 衡 梁 学习目标 1.了 解游记文体要素,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 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 2.品读语言,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 3.感受壶口瀑布的美,体会文章歌颂的民族精神,激发 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梁衡,作家。1946年出生。山西霍州人。 作品: 散文集《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 《名山大川感思录》 散文名篇有《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 和《夏感》等。 作者简介 寒噤: 寒战。 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打旋: 这里指水回旋流动。 怒不可遏: 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文中 形 容 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迂回: 回旋,环绕。 前呼后拥: 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保护卫。 多 形 容 旧时官吏出巡时的声势。 词语解释 1.壶口瀑布在什么地方 作者总共写了哪几次去壶口瀑布的 经历 其中哪次详写 哪次略写 晋陕两省边境 第一次 雨季 略写 第二次枯水季节详写 所至:半山腰……下到滩里……到了岸上。 【听觉】 涛 声 → 隐 隐 如 雷 【 视 觉 】 河 水 → 正 沸 着 【 视 觉 】 瀑 布 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 冲进去 波涛汹涌 震耳欲聋 气势磅礴 撼人心魄 2. 作者第一次来到壶口瀑布看黄河是在雨季,细读第2段,按“所至——— 所见———所感”,说一说雨季的壶口瀑布的特点,他当时的感受如何。 【 触 觉 】 雾 气 → 弥 漫 ( 扑 面 而 来 ) 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感到可怕 心惊胆战 匆匆逃离 赏 析 : (1)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 “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 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 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 侧面描写,通过他人的告诫,侧面写出壶口瀑布之“危险”,为下文埋 下 伏 笔。 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从听觉、视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