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3004

16.1《赤壁赋》课件(共19张PPT)

日期:2025-05-1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34334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6.1,赤壁赋,课件,19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赤壁赋 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2.能够概括出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 写作特色。 ( 重 点) 3.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理解作 者旷达开阔的情怀。 ( 难 点) 苏轼 (1037 — — 1101),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诗人、美食家。字子瞻, 号东 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轼是北宋中期 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 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苏轼作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诗风 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 “苏 辛”,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 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黄庭坚、米带、 蔡襄并称“宋四家”。 写作背景 《赤壁赋》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 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 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 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 管制生活。 元丰五年秋冬,他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 的赤鼻矶,相继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 《念奴娇 · 赤壁怀古》等诗文。 赋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 的特点。其特点是“铺采璃 (chi) 文 ,体物写 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有时虚设主客, 通过 “抑客伸主” 的方式阐述观点。 赋的发展 骚赋— → 辞赋 — → 骈赋 — — → 律赋 →文赋 春秋战国 汉 魏晋 唐 宋 ( 屈 原 ) 正音 1、 壬 戌 ( rénxū ) 10、面酒 ( shī ) 5、嫠妇 ( lí ) 14 、匏樽 ( páo ) 6、愀然 ( qiǎo ) 15 、蜉蝣 ( fúyóu ) 7、 山川相缪 ( liáo ) 16 、无尽藏 ( zàng ) 8 、舶躺千里 ( zhúlú ) 17 、狼籍 ( jí ) 9、旌旗 ( jīng ) 18 、枕 藉( jiè ) 2、桂棹 ( zhào ) 11 、 横槊 ( shuò ) 3、余音袅袅 ( niǎo ) 12、渔樵 ( qiáo ) 4 、幽 壑 ( hè ) 13 、扁舟 ( piān ) 整体感知 一 、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1.夜游赤壁的情景。 2.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3.客人解释箫声悲凉的原因,抒发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4.苏子针对客人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来宽慰对方。 5.苏子与客人开怀畅饮,兴尽入睡。 二、苏轼与客人游赤壁时的心情变化是怎样的 乐甚 (乐) — —愀然 (悲) — —喜而笑 ( 喜 ) (1)良辰: 七月既望 (2)美景 ①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③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④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赏心(感受)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②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4)乐事(事件)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上; ②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乐 自 然 水 月、 暂 时 的 超 脱 治愈 着 被 贬的苦闷 。 “良 辰美景赏 心乐事,人生四乐”分析第一段中作者“乐”何 第二段中的“美人”指什么 表达主人怎样的情 怀 明确:比喻自己所思慕的人。喻指圣明的君 主或美好的理想。在文中作者借美人表达自 己被贬黄州,壮志难酬,美好理想难以实现 的忧思与苦闷。 第二段在描写箫声时运用了哪些手法 有 什么好处 写箫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的手法, 正侧结合,化抽象为具体。 增强了箫声强烈的感染力,表达出凄清的 情调,使文章波澜起伏,借此抒发作者内心 难以抑制的哀愁,感情基调由乐转悲。 第三段中客人悲的是 什么 英雄落幕———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自身渺小 — 寄 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人生短暂———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理 想 难 得———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寄”写出了人生的短暂 “渺”写出了人类的渺小 人生短暂与自然无穷的对 比,突出“客”对人生短 暂的无奈与悲伤 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想超脱尘 世又无法逃避现实的悲伤 对比 对比 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