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4 文言文二则 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 会写“援、俱”等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善、之、决”的意思。 2. 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3. 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 4. 能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 第1课时 作者作品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属山东)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后被尊为“亚圣”,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 中国儒家经典典籍,集中反映了孟子的基本思想。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列子 名寇,又名御寇,相传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郑国人,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列子》 中国道家典籍之一,相传为战国列御寇所著。《列子》内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一些为人熟知的 寓言故事,如“纪昌学射”“愚公移山”皆出于此书。 援 俱 弗 辩 支援 俱乐部 自愧弗如 争辩 yuán jù fú biàn 为 _____见义勇为 _____因为 wèi wéi 斗 ____斗争 ____斗室 dǒu dòu 因为(wèi)勇救落水儿童,他被授予“见义勇为(wéi)先进个人”称号。 援(援助) 缓(缓慢) 俱(俱全) 具(具体) 辩(争辩) 辨(分辨) 自读提示: 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课文大意,不理解处作标记。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 / / / / / / / /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指导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开弓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与第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是棋艺比不上人家。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人家吗?当然不是这样的。 “学弈”,谁来学?谁来教?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二人学,弈秋教。 从“使弈秋诲二人弈”可以知道。 理解“诲”的意思,可以联系“诲人不倦”的意思是教育人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这句话中的“诲”也是“教”的意思。 为什么请弈秋来教?文中有没有告诉我们理由? 弈秋是全国下棋下得最好的人。 “善弈者”指善于下棋的人,可见“善……者”就是指“善于做某事的人”。那“善于唱歌的人”或“善于跳舞的人”可以怎样称呼? 善歌者、善舞者 思援弓缴而射之。 “之”在此代指上句中的“鸿鹄”。 一人虽听之。 虽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 通国之善弈者也。 惟弈秋之为听。 小结:“之”在很多时候,能代表上文中出现过的内容。用“之”字可以避免重复,使文章更简洁。通过联系上下文,读者就能推测出语句中“之”的意思。 (弈秋的教导) (指前一个人,专心致志者) (指前一个人,专心致志者) (的) (助词) 围棋国手弈秋“诲二人弈”,二人“俱学”,却产生了一人“弗若之(另一人)矣”的不同结果。为什么? 这两个人的表现截然不同,“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注意力非常集中,学习态度很好;另一个人则“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老师讲了什么,他听了好像没听见一样,心思都用在学棋之外了。 他们二人当时分别可能在想什么? 你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两人不同的学习状态吗? 一人: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另一人:三心二意、心不在焉、心猿意马…… 小结:两人截然不同的学习态度,和之后产生的截然不同的学习结果,让我们明白了孟子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学习需要专心致志。 《学弈》中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