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澧共同体 2025 届高三年级 5 月联考参考答案 历 史 时量:7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B C B C D A B C 9 10 11 12 13 14 15 16 D A C D C D A C 1.解析:遗址出土旧石器时代的石器与化石,直接证明当时人类已涉足高原,突破了海拔、气 候等地理条件限制,故选 B;材料时间并非新石器时代,也无法得出西藏率先进入,排除 A;材 料仅提及人类遗址伴有动物化石,未涉及人类活动与动物迁徙的因果关系,“追随”属于主观 臆断,排除 C;“全面改写”夸大范围,排除 D。 2.解析:楚国通过否定周制到融入华夏文化,本质是在乱世中通过文化符号(礼乐、五帝)证 明自身统治的“正统性”,直接体现“重构政治合法性”的诉求,符合材料逻辑,故选 C;材 料无法得出楚国“最早突破分封制”,排除 A;南北经济互动是文化交流的基础,但材料更强 调楚国主动借助华夏文化构建政治合法性,“文化认同”是手段,“争夺正统地位”是目的, 排除 B;礼乐制度南扩是现象,楚国学习礼乐的根本动机是通过文化符号证明自身统治的正当 性,而非单纯接受文化影响,排除 D。 3.解析:材料中漕粮储备充足、官马及军事装备的规模化配置,体现了中央集权下国家对资源 的高效调配与集中管理能力,反映了中央集权对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故选 B;汉与匈奴战争 造成巨大财政消耗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A;材料未体现“军事管控是边疆治理的主要 手段”,排除 C;材料未涉及“王国问题”,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已基本解决王国问题, 与题干无关,排除 D。 4.解析:据《齐民要术》记载可知北魏均田制可能存在农户受限于劳动力等因素而耕作能力有 限或政府没有考虑农户个体差异统一授田标准难以落实等问题,唐代户籍残卷显示授田不足, 这都体现均田制在实施中遇到困难,故选 C;土地兼并的恶化仅符合唐代,排除 A;材料没有体 现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排除 B;材料未直接体现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排除 D。 5.解析:“阿拉伯文与汉文对照”表明中外知识融合,“针路簿”与《武经总要》记载体现技 历史试卷第 1 页 共 5 页 术传承与应用,直接呼应跨文化传播对航海的推动,故选 D;宋元科技重实用轻理论,且指南 鱼记载为技术应用,非理论体系,排除 A;阿拉伯文与汉文对照的跨文化元素及技术记载,无 法体现“革命性”的程度,排除 B;题干未提及政府对技术的控制,排除 C。 6.解析:从明代严格户籍管理到清代放松人丁编审,反映了国家治理手段根据社会经济变化(如 赋税制度改革、人口流动性增强等)进行的调整,故选 A;户籍管理放松不代表中央集权削弱, 清代中央集权仍在强化,排除 B;虽然商品经济对户籍制度有一定影响,但题干主要体现的是 国家治理方式的调整,而非直接受商品经济冲击,排除 C;户籍的政治控制功能(如治安、身 份管制)依然存在,只是财政功能减弱,表述不准确,排除 D。 7.解析:曾国藩以“训家规”(如禁嫖赌、敬尊长)要求湘军,表面是将儒家伦理融入军队管 理(手段),但根本目的是通过强化儒家伦理秩序,重建被太平天国冲击的传统社会结构。故 选 B;A仅为具体手段;材料未体现“西用”,排除 C;材料主旨是通过儒家伦理规范士兵行为, 而非单纯强化个人权威,排除 D。 8.解析:据材料可知,张之洞等地方官员主动推广维新报刊,使维新思想在地方传播。这一现 象表明维新派通过地方官员的行政力量扩大影响力,故选 C;张之洞等多省地方官员的推广维 新报刊,不能表明“清廷”(中央)参与近代报刊推广,排除 A;材料不能表明士人群体“普 遍认同”维新思想,排除 B;湖南虽成效显著,但题干未与其他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