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6550

7.2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统编版2024)

日期:2025-05-09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726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统编,下册,法治,道德,七年级,学年
  • cover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7.2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框主要阐述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一方面,要知道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通过各种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感悟、传承、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另一方面,要明确今天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就要弘扬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将中华人文精神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追求理想人格,增强责任担当,做向上向善的少年。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接触过中华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历史人物故事(如孔融让梨、岳飞精忠报国)等,对“孝亲敬老”“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有初步认知,但尚未系统理解“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与外延。七年级学生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需借助具体案例、生活情境帮助理解抽象概念。部分学生对“弘扬”的理解易局限于口号宣传,忽视日常行为转化,也难以将理论转化为具体行动方案。 三、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能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极其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 ·道德修养:热爱生活;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团结同学,宽容友爱;感念父母养育之恩、长辈关爱之情,尊重师长;维护公共秩序,讲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务,在公共生活中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 ·健全人格: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四、教学目标: 1、知道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理解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意义。 2、归纳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的方法,积极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归纳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的方法,积极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2、难点: 能够将中华人文精神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从中汲取促进健康成长的精神养分,塑造理想人格,增强责任担当,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七、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橘颂》 设问:看屈原的《橘颂》,你领悟到怎样的人文精神? 呈现屈原的其他作品,设问:你从屈原的这些作品中,又能领悟到怎样的人文精神? 观看视频,阅读文本,运用经验,认真思考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感受屈原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丰富的人文精神。 新授课程 播放《典籍里的中国》 设问: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观看视频,积极讨论 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所以今天我们同样要善于通过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感悟、挖掘中华人文精神,结合自己的生活践行、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呈现一组古文, 设问:(1)上述名言都特别强调什么?(2)你还知道哪些提倡和谐的名言或事例? (3)今天的我们该如何促进社会和谐? 分析古文,运用已有经验,认真思考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和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贯穿天人关系、个人修养、社会运行、国家治理、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就需要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 播放《新时代好少年案例》 设问: (1)“姐妹花”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 (2)“新时代好少年”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说一说:我们该怎样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呢? 观看视频,认真思考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明白我们要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我们应当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 小结 总结知识框架 做好笔记 帮助学生整理思路,理清逻辑关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